根據我國《繼承法》的規定,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無效。遺囑必須表示遺囑人的真實意思,受脅迫、欺騙所立的遺囑無效。可見,立遺囑人必須擁有完全行為能力且所立遺囑必須是其真實意思的表示,遺囑才合法有效。
而70歲以上的老年人,比較容易出現神志不清的情形,導致在實務中,這些老年人所立遺囑常常被其法定繼承人質疑效力,公證處也不敢隨意給此類遺囑進行公證。因此,老年人在立遺囑或做遺囑見證、公證之前,最好先去進行司法精神鑒定,以證明自己擁有完全的行為能力及意識清醒、意愿真實,這樣才能保證所立遺囑的效力,降低法律風險。
《繼承法》規定遵循以下原則
一、遺囑繼承優先于法定繼承的原則。
我國《繼承法》第五條規定“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因此,繼承人在分割遺產前要注意死者是否留有遺囑,如果留有遺囑,首先應按遺囑繼承方式分割被繼承人的財產。雖有遺囑,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遺產中的有關部分按照法定繼承辦理:1、遺囑繼承人放棄繼承或者受遺贈人放棄受遺贈的;2、遺囑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3、遺囑繼承人、受遺贈人先于遺囑人死亡的;4、遺囑無效部分所涉及的遺產;5、遺囑處分的遺產。
二、保留胎兒繼承份額的原則。
在分割遺產時,如死者遺有未出生的胎兒,應給胎兒保留應當繼承的遺產份額,其應繼承的數額一般以共同參加繼承的各法定繼承人的平均數額為參考數額。如果胎兒生下是活體,這份遺產由胎兒這一繼承人繼承;如果胎兒出生是死胎,這份遺產由被繼承人的繼承人繼承。
三、物盡其用的原則。
遺產分割應當有利于生產和生活需要,不損害遺產的效用。對于不宜分割的遺產,可以采取折價、適當補償或者共有等辦法處理。繼承人在分割遺產時,要注意貫徹這一精神。如:對房屋要照顧缺房的繼承人;對生產工具要照顧生產需要的繼承人;對圖書資料要照顧從事有關業務的繼承人,等等。這樣才能有利于生產和生活的需要。
為了降低法律風險和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糾紛,老人立遺囑最好先做精神鑒定。這樣既可以確保遺囑的有效,也避免了以后的麻煩,省心又省事。如果您的問題比較復雜,我們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前來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糾紛維權
2021-02-01偽造協議合同屬于合同詐騙嗎
2021-01-04童工死亡賠償范圍是怎樣的
2020-11-23事實收養關系的解除
2020-12-06工程款支付流程是什么,工程款支付的違約責任是什么
2020-12-23離婚案件訴訟中能不能申請回避
2020-12-22車禍傷殘鑒定時間
2020-11-18強制執行申請書要附財產線索嗎
2021-03-22擔保合同都是怎么擔保的
2020-11-17取消繼承權有哪些情況
2021-01-28怎么解除勞動合同
2020-11-19勞動合同變更的條件,變更勞動合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4追討勞動合同違約金有時間期限嗎
2021-01-08退休職工死亡撫恤金發放標準是什么
2020-12-25小區綠化“縮水”業主如何維權
2021-01-01關于終身人壽險的相關知識
2020-11-11我國產品責任制度執行中有哪些問題與建議
2021-03-01家庭財產兩全保險條款范本
2021-03-11怎樣適用保險合同中的不利解釋原則
2020-12-23車上座位責任險案例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