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劫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他人當場使用暴力,強行將公私財物據為己有的一種犯罪行為。搶劫分為普通的搶劫以及八種加重處罰情節,入室搶劫就是其中的一種,同時入室搶劫又可以叫做入戶搶劫。那么實踐中對入室搶劫該怎么認定?詳情請看下文介紹。
通常情況下對犯罪的認定都是需要從其構成要件和立案標準入手的。拿入室搶劫犯罪來講,符合了法律規定的入室搶劫罪的構成,同時又達到了立案標準的,那么才能依法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下面為您詳細介紹這兩方面的內容,幫助你了解認定入室搶劫。
一、入室搶劫的構成要件
1、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年滿14周歲并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該罪的主體。
2、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并具有將公私財物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行為人只搶回自己被騙走或者賭博輸的財物,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不構成搶劫罪。
3、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和公民的人身權利。對于搶劫犯來說,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搶劫財物,侵犯人身權利,只是其使用的一種手段。
4、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對公私財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護者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對人身實施強制的方法,強行劫取公私財物的行為。這種當場對被害人身體實施強制的犯罪手段,是搶劫罪的本質特征,也是它區別于盜竊罪、詐騙罪、搶奪罪和敲詐勒索罪的最顯著特點。
根據2000年1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搶劫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規定,“入戶搶劫”,是指為實施搶劫行為而進入他人生活的與外界相對隔離的住所,包括封閉的院落、牧民的帳篷、漁民作為家庭生活場所的漁船、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進行搶劫的行為。對于入戶盜竊,因被發現而當場適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行為,應當認定為入戶搶劫。2005年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搶劫、搶奪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條依據簽署解釋,對于“入戶搶劫”作了進一步的細化規范,即規定:認定“入戶搶劫”時,應當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1、“戶”的范圍。“戶”在這里是指住所,其特征表現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與外界相對隔離兩個方面,前者為功能特征,后者為場所特征。一般情況下,集體宿舍、旅店賓館、臨時搭建工棚等不應認定為“戶”,但在特定情況下,如果確實具有上述兩個特征的,也可以認定為“戶”。
2、“入戶”目的的非法性。進入他人住所須以實施搶劫等犯罪為目的。搶劫行為雖然發生在戶內,但行為人不以實施搶劫等犯罪為目的進入他人場所,而是在戶內臨時起意實施搶劫的,不屬于“入戶搶劫”。
3、暴力或者暴力脅迫行為必須發生在戶內。入戶實施盜竊被發現,行為人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相威脅的,如果暴力或者暴力脅迫行為發生在戶內,可以認定為“入戶搶劫”;如果發生在戶內,不能認定為“入戶搶劫”。
二、入室搶劫立案標準
搶劫罪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強行將公私財物搶走的行為。
因此,只要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應當立案。
搶劫罪是行為犯,刑法對構成搶劫罪沒有規定數額、情節方面的限制,只要行為人當場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實施了搶劫公私財物的行為,無論是否搶到錢財,也不論實際搶到錢財的多少,原則上都構成搶劫罪,公安機關應當立案偵查。
以上就是律霸小編整理的入室搶劫的認定規定,同時一般的搶行為判3到10年有期徒刑,入室搶劫的話則有可能判處死刑,希望上述內容對你有所幫助,謝謝瀏覽!
?
入室搶劫罪判多少年
搶劫罪能保外就醫嗎?
搶劫數額認定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訴訟時效屆滿能否重新確認債權的幾個批復附解析
2020-12-04如何申請交通事故傷殘鑒定
2021-01-31個人互換住房是否繳納土地增值稅
2020-11-28意外傷害險可分為哪些種類
2020-11-12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存在的問題及難點
2021-02-01代簽名人身保險合同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1-24保險公司14年后為失誤埋單
2021-03-13投保財產保險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01他人毀壞財物后能否要求其和保險公司一起賠償
2021-03-01保險經營范圍和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有限制嗎
2020-12-14煤礦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樣本
2021-02-16以個人名義簽訂承包合同屬于家庭財產嗎
2020-12-31家庭土地承包有哪些程序
2020-12-19土地出讓收回可以再次出讓嗎
2020-12-05土地流轉轉讓的手續
2020-12-08評估報告可以拒絕接收嗎,會不會影響房屋補償
2020-11-20深圳福田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的許可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1-01茂名電白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10如何簽訂房屋拆遷安置協議
2020-11-11沒有房產證的房子拆遷如何補償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