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抗訴分為再審抗訴和上訴審抗訴兩種情形,再審抗訴和上訴審抗訴有什么區別?律霸小編在下文作了詳細介紹,詳情請看下文。
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的抗訴,是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認為確有錯誤時,依法由最高人民檢察院或作出判決、裁定人民法院的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的一種訴訟活動。
再審程序的抗訴與上訴審程序抗訴的區別
再審的抗訴是人民檢察院抗訴形式的一種,同上訴審程序的抗訴一樣,同屬于人民檢察院的審判監督活動,其目的都是對人民法院的判決和裁定是否正確,實行監督,以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但是,二者也有區別:
第一,抗訴針對的判決和裁定的性質不同。上訴程序的抗訴,是針對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提出的。而審判監督程序的抗訴,是針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提出的。
第二,啟動抗訴的主體不同。上訴程序的抗訴是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和裁定提出抗訴。而審判監督程序的抗訴,除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生效的裁判有權抗訴外,只有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有權抗訴。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如果發現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確有錯誤時,應當提出抗訴意見,報請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
第三,抗訴的期限不同。上訴程序的抗訴,法律規定對于判決的抗訴期限為10日,對于裁定的抗訴期限為5日。而審判監督程序的抗訴,沒有期限的限制,只要人民檢察院發現生效的判決和裁定有錯誤,不論判決和裁定是在執行中,還是已經執行完畢,均可提出抗訴。
第四,抗訴的作用不同。上訴程序的抗訴,是在一審法院的判決和裁定未發生法律效力時提出的,只要在抗訴期間內依法定程序提出了抗訴,一審裁判就不發生法律效力,必然進入二審程序。而審判監督程序的抗訴,主要是對錯誤的裁判的一種救濟,檢察機關只有對那些確有錯誤的生效裁判,才能對其提起審判監督程序抗訴。
以上小編整理的民事再審抗訴和上訴審抗訴的主要區別,希望小編整理的上述內容能夠對你有所幫助,謝謝瀏覽!
民事訴訟中抗訴程序是怎樣的?
最高檢關于加強和改進刑事抗訴工作的意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各級人民政府該如何去對排污企業進行檢查
2020-12-01在租賃合同存續期間承租人死亡怎么辦
2021-02-03公司分立是否交企業所得稅
2021-03-05銷售圖書是否需要出版社授權書
2020-12-28商標權是否應做攤銷
2020-11-11什么財產既可以抵押又可以質押
2021-03-21盜竊罪量刑標準數額
2020-11-24非機動車追尾機動車怎樣認定責任
2021-01-01假離婚算離婚么
2020-12-07交通事故同等責任怎么賠償
2021-02-02精神出軌的離婚證據有哪些
2021-02-22構成合同詐騙罪的主觀要件有哪些
2020-11-30關于建設工程糾紛的相關法律規定
2021-03-24雇傭關系雇主怎樣免責
2020-12-28男童校車內離世,幼兒園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2-23農村土地糾紛怎么快速處理
2020-12-13按份共有房產證如何辦理贈與手續
2021-01-07勞動者如何單方請求解除競業限制
2021-03-15勞務合作協議書范本
2020-12-03怎樣理解勞動合同的試用期?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