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5日,我國立法法實現了自實施15年以來的首次修改,那么,立法法修改了哪些內容呢?修改后的立法法有哪些亮點?立法法的修改主要體現在授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規范授權立法、明確稅收法定原則等六個方面。
一、授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
目前,在全國282個設區的市中,享有地方性法規制定權的有49個,尚沒有地方立法權的共計233個。初次審議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擬賦予282個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
修改后的立法法依法賦予所有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同時明確地方立法權的邊界,規定設區的市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這一修改意味著具有地方立法權的市實現擴圍。
二、落實“稅收法定”原則
修改后的立法法將“稅收”專設一項作為第六項,明確“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征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規定。
這意味著今后政府收什么稅,向誰收,收多少,怎么收等問題,都要通過人大立法決定。
三、規范部門規章權限
修改后的立法法規定,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于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沒有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依據,部門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不得增加本部門的權力或者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
四、發揮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
修改后的立法法規定,全國人大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常委會工作機構可以提前參與有關方面的法律草案起草工作;涉及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等事項的法律草案,可以由全國人大有關的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委會工作機構組織起草。
五、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
修改后的立法法將提高立法質量明確為立法的一項基本要求;規定建立開展立法協商,完善立法論證、聽證、法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等制度;健全審議和表決機制。
六、加強備案審查
修改后的立法法規定,全國人大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和常委會工作機構可以對報送備案的規范性文件進行主動審查;可以將審查、研究情況向提出審查建議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以及公民反饋,并可以向社會公開。
立法法全文
立法法擬修改,修改了哪些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地役權與其他用益物權一并轉讓是如何的
2021-02-18傳統知識產權包括哪些
2020-12-25聽證程序適用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24沒有勞動合同工傷賠償怎么辦
2021-01-01強行隔離戒毒怎么通知家人探視
2021-03-06部分判決不服上訴的刑事判決書怎么寫
2020-11-08車禍致人傷殘如何索償
2021-03-25離婚不分家的協議
2021-03-19侵害專有出版權能否起訴作者
2021-02-16闖紅燈如何界定,誤闖紅燈怎么辦
2020-12-08交通事故對方全責應該賠償多少
2020-12-23選購公寓房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05離婚了房產證是兩個人的名字還需要更改嗎
2021-02-08解除合同的方式有哪些,合同法定解除的種類有哪些
2021-02-18公司調動職位要出具什么文件
2021-02-02競業禁止與競業限制的主要區別在哪些方面
2021-02-08確認成立勞動關系訴訟時效是多少年
2021-03-16事業單位無社保的裁員補償標準
2020-11-15被裁員公司不給經濟賠償怎么辦
2021-03-18家長有哪些基本義務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