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明(男)無證酒后駕駛摩托車載著張麗某(女),途中發生了交通事故,摩托車側滑入路基下溝內,致張麗某受傷。李某明見張麗某昏迷,沒有及時施救,而是與其發生了性關系,最終導致張麗某失去最佳搶救時間死亡。事后,李某明為逃避制裁,破壞現場隱瞞真相。
【分歧】
交通肇事后又強奸受害人應如何認定?
第一種觀點認為,李某明系牽連犯,同時構成交通肇事罪和強奸罪,應從一重罪處罰,即李某明應以強奸罪論處。
第二種觀點認為,李某明構成交通肇事罪和強奸罪,應數罪并罰。
【管析】
筆者贊同第二種觀點,理由如下:
一、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即要求行為人主觀上須是過失,且要造成嚴重后果才構成本罪。在該案中,李某明的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對次行為應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二、依刑法理論,牽連犯有以下幾個特點:(1)已實施一個犯罪目的,這是牽連犯的本罪。牽連犯是為了實施某一犯罪,其方法行為或結果行為,又構成另一獨立的犯罪,這是牽連犯的他罪。(2)牽連犯必須具有兩個以上的行為,牽連犯的數個行為表現為兩種情況,目的行為與方法行為;原因行為與結果行為。(3)牽連犯的數個行為必須觸犯不同的罪名。這就是牽連犯以實施某一犯罪為目的,其方法行為或結果行為又觸犯了其他罪名。從牽連犯的特征可知,牽連犯只存在于故意犯罪當中,過失犯罪永遠都不可能產生牽連關系,更談不上依牽連犯按一重罪論處。另據,依牽連犯第一條特征可知,牽連犯的前提是須行為人已經實施了一個犯罪目的,而該案中,被告人李某明觸犯的前一罪交通肇事罪是其過失行為導致的,并不是其故意實施的一個犯罪目的。因此,該案不可能構成牽連犯。
三、在該案中,李某明是在發生交通事故后,才對被害人實施了強奸行為。可見,被告人李某明實施的是兩個行為,一前一后,且兩行為之間不存在任何的牽連關系。
綜上,筆者認為,牽連犯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中,過失犯罪永遠不可能存在牽連犯。因此,對被告人李某明應實行數罪并罰,理由是其兩個不同的行為分別觸犯了兩個不同的罪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仲裁與訴訟的區別與聯系是什么
2021-01-04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2020-12-26私營企業有人數要求嗎
2021-02-05新婚姻法對事實婚姻的認定是怎樣的
2021-02-08在執行協議上確實還不上債怎么辦
2020-12-09交通事故要求賠償怎樣訴訟
2020-12-10勞動合同終止賠償沒給怎么辦
2021-01-15離職時降工資合法嗎
2020-11-20實習協議包括哪幾部分
2021-01-27單位調崗調職調薪勞動者要如何應對
2021-01-18合同三年可以辭退嗎
2021-01-29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的意義及完善建議
2020-11-22還貸保證保險合同的訴權之爭
2021-01-16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三者之間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5財產保險合同保險人的主要義務有哪些
2021-02-15車禍哪些費用保險公司可以賠償
2021-02-06旅游購買保險要注意什么
2021-03-26保險公司未勘察現場可以拒賠嗎
2021-01-15關于人壽保險法律條款的解析及對保險公司個別解析的糾正
2021-01-12什么是自留保費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