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公執法是我們在進行案件的審判的過程中,所必須要遵循的原則,如果是由于國家機關或者工作人員引起的對公民造成了不良后果和損害的情況,是需要進行國家賠償的。另外,其實國家賠償的不足也是有一些的,主要是體現在賠償的范圍上,接下來,小編會為大家帶來相關的知識的介紹。
一、國家賠償的構成要件
國家賠償的構成要件是國家承擔賠償責任所要具備的條件,換言之,國家在具備什么條件時才承擔賠償責任。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國家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四項:
(1)侵權行為主體要件。根據《國家賠償法》規定侵權行為主體必須是國家機關或者其工作人員以及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其被授予的職權只限于行政職權,不包括司法職權)。
(2)侵權行為要件。侵權行為的存在是構成國家賠償責任的要件之一,即國家侵權行為的主體的哪些行為可以引起國家賠償責任。首先,致害行為必須是執行職務的行為,國家只對執行職務的行為承擔賠償責任,而對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務之外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縱然違法,只能對行為人產生相應的民事責任或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不能引起國家賠償責任;其次,必須是執行職務的行為違法,職務行為只有在違法的情況下才會引起國家賠償責任,如果是合法的職務行為,引起的是國家補償,而非國家賠償。所謂違法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行使職權的行為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3)損害結果要件。損害結果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所造成的既定的客觀損害。即有損害,才會有賠償。并且,損害結果只有具備以下特征,才可以獲得國家賠償:①合法權益的損害具有現實性,即已經發生的、現實的,而不是未來的、主觀臆想的;②損害必須針對合法權益而言,違法的利益不受法律保護,不引起國家賠償;③損害必須是直接損害,而不包括間接損害。
(4)侵權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職務侵權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的行為的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結果之間必須有必然的、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只有兩者之間具有這種聯系,國家才負責賠償。
因此,只有以上四個要件均具備時,國家才對損害承擔賠償責任。
二、國家賠償的不足
首先,未將公共設施造成的損害納入《國家賠償法》的調整范圍之內。通觀《國家賠償法》,有關國家應負責任事項的規定均是對侵權行為作出的規定,沒有涉及公共設施所造成的損害賠償責任。對此,有學者認為,從經濟制度來分析,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國有經濟則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在我國,幾乎一切韋關國計民生的大、中型上礦企業、鐵路、郵電、橋梁、堤壩、水電站等設施,都屬于國家所有。如果把這一類設施的致人損害責任列入國家賠償范疇,將會使國家賠償的范圍擴展到整個國有經濟領域,這既非國庫財力所及,也違背了國家賠償法最初的立法旨意。所以,應將公有公共設施致害賠償納入民事賠償范疇,適用民事訴訟程序解決。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職能的轉變,適用民法解決公有公共設施致害的賠償問題己引起越來越多的爭議,因而有必要將其納入國家賠償。
其次,我國國家賠償法沒有明確規定行政不作為行為造成的損害國家是否應當負賠償責任。以至于不作為行為造成損害后,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不知道應該如何適用法律解決此類問題。更甚至行政機關以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來推脫自己不作為造成。我國憲法規定人人平等,行政機關與普通個人和法人是平等關系,為什么個人、法人要為自己的不作為造成的損害負責,而國家卻可以免責呢?本文認為國家賠償法沒規定行政不作為造成的損害國家是否負賠償責任,是對憲法的一種違背,因而有必要將行政不作為造成的損害納入國家賠償范圍之內。
其實,我們在進行國家賠償的時候,是有一定的法定程序的,我們需要按照相關的程序先申請后賠償,對于國家賠償的不足來說,主要是體現在未將公共設施造成的損害納入賠償的范圍,而且對于行政不作為行為造成的損害而造成的損害,我們的法律中對于是否需要賠償還沒有做出確切的規定和說明。
冤假錯案如何申請國家賠償?
超期羈押國家賠償標準
最新國家賠償法司法解釋全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隱名股東的權利
2021-02-02整形美容失敗可否要求醫療損害賠償
2020-12-02我國目前允許同性進行婚姻登記嗎
2021-01-09醫療事故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2021-01-17取保候審3年了何時結案
2020-11-14商業銀行貸款應遵循的規定是什么
2021-03-17用人單位不承認勞動關系,勞動者應該提供哪些證據
2021-01-19違法分包轉包造成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0-12-03勞務工試用期不給工資是否違法
2021-01-30如何終止保險合同
2020-11-11如果發生保險糾紛時應怎么辦
2020-12-10保險公司未說明免責事由,投保后能否拒賠
2020-12-03新保險法解釋有什么規定
2020-12-10保險到底避不避債之解讀浙高法執[2015]8號
2021-01-30被拆遷人拒絕支付差價款如何處理
2020-11-18征地補償可以要求置換宅基地嗎
2020-12-12養殖場被認定為違章建筑拆遷時不給補償
2021-02-13農村拆遷閣樓如何補償
2020-12-29集體土地變為國有土地應當如何補償
2020-11-11企業拆遷中停產停業損失如何計算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