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當國家機關人員違法、濫用職權并使公民或者組織的合法權益遭受到侵害的,國家是要對受害者進行賠償的,而對于這種現象,國家出臺了國家賠償法,并且明確了我國國家賠償的原則。那么,在國家賠償責任的歸則原則是什么?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
我國現行國家賠償歸責原則之解讀
我國1994年5月12日公布的《國家賠償法》第二條明確規定:“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
此條規定明確了我國國家賠償采用單一的違法歸責原則,即只有或只要國家機關的職權行為違法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造成損害后果的就應當賠償。因此,國家機關的職權行為只有違法侵權的,才承擔賠償責任;如果國家機關的職權行為不違法,即使給他人權益造成損害,也不由國家負責賠償責任。
鑒于我國國家賠償制度的起步較晚,在《國家賠償法》立法之時所處的環境之下并結合當時的具體國情,采用違法歸責原則對于防止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克服過錯責任的不確定性、減少責任認定上的困難、增強其可操作性、強化國家公權力主體的法治理念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本文將具體就其適用依據歸納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違法歸責原則是客觀歸責原則,避免了過錯原則在主觀認定方面的困難,便于受害人取得國家賠償。根據違法歸責原則只看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客觀上是否違法而不問其主觀上是否有過錯,即只要國家機關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行為是法律所禁止的、受害人的權益是受法律保護的,則一旦發生損害,受害人無須證明行為人的主觀狀態,即可以要求國家承擔賠償責任。從而避免了確立主觀過錯和客觀違法的雙重責任標準,有利于明確責任主體。
第二,違法歸責原則將國家賠償與國家補償嚴格區分開來,違法歸責原則以行為主體執行職務的違法作為承擔賠償責任的前提,排除了對其合法行為造成的損害給予賠償的可能性,則有效地區分了國家賠償責任與國家補償責任。
第三,違法歸責原則以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合法與否作為是否承擔國家賠償責任的標準,與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原則強調的職權法定、依程序行政等要求相一致,與行政訴訟法確定的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相統一。
綜上所述,我國國家賠償實行違法歸責原則,即當國家機關違法行使權力以致侵害了受害人權益時,可以申請國家賠償,而當國家機關沒有違法行使權力時,即使侵害了受害人合法權益,受害人也不可以申請國家賠償。
冤假錯案如何申請國家賠償?
怎么申請國家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全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質押交付是否可以使用占有改定
2021-02-27治安管理案件要立案嗎
2020-12-20先訴抗辯權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2020-11-25警方拖延辦案怎么辦?律師為你支招!
2021-03-23婚姻中索要彩禮能否構成經濟犯罪
2021-02-03貸款擔保一定要抵押物嗎
2020-11-22房屋租賃合同的稅款規定有什么
2021-01-14二審終審駁回之后去一審法院嗎
2021-01-15訂婚后男方退婚彩禮是否退還
2021-01-11無子女的離婚起訴書范文
2021-03-24夫妻關系房產過戶需要什么手續
2020-11-12單位未支付競業補償金如何處罰
2021-01-18工傷事故調解與實際不符的還能起訴嗎
2020-12-10私人幼兒園疫情不上班有工資嗎
2020-12-14運輸途中瓷器毀損由誰承擔責任
2020-11-23保險單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2021-01-27車上人員責任險建議買嗎
2021-01-24關于建筑工程團體人身意外傷害險的法規
2021-03-22保險合同的解除方式有哪些
2020-12-06如何理解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