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生為病人安樂死是否合法
在我國,在法律未允許實行積極安樂死的情況下,實行積極安樂死的行為,仍然構成故意殺人罪;既不能認為這種行為不符合故意殺人罪的犯罪構成,也不宜以刑法第13條的但書為根據宣告無罪。當然,量刑時可以從寬處罰。
實施積極的安樂死的行為,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所謂安樂死,通常是指為免除患有不治之癥、瀕臨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囑托而使其無痛苦地死亡。安樂死分為不作為的安樂死與作為的安樂死。不作為的安樂死(消極的安樂死),是指對瀕臨死亡的患者,經其承諾,不采取治療措施(包括撤除人工的生命維持裝置)任其死亡的安樂死。這種行為不成立故意殺人罪。安樂死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是沒有縮短患者生命的安樂死(本來的安樂死、真正的安樂死),這種行為不成立犯罪;
(二)是具有縮短生命危險的安樂死(間接安樂死)。這種行為雖然具有縮短患者生命的危險,但事實上沒有縮短患者生命,也不成立故意殺人罪;
(三)是作為縮短患者生命手段的安樂死(積極的安樂死),即為了免除患者的痛苦,而提前結束其生命的方法。
現(xiàn)世界上只有個別國家對積極的安樂死實行了非犯罪化。而我國對于安樂死還是持反對態(tài)度的。
【相關知識】
什么是安樂死
安樂死指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使用藥物,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安樂死”一詞源于希臘文,意思是幸福的死亡。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安樂的無痛苦死亡;二是無痛致死術;我國的定義指患不治之癥的病人在垂危狀態(tài)下,由于精神和軀體的極端痛苦,在病人和其親友的要求下,經醫(yī)生認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無痛苦狀態(tài)中結束生命過程。
對實施積極的安樂死的行為,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所謂安樂死,通常是指為免除患有不治之癥、瀕臨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囑托而使其無痛苦地死亡。安樂死分為不作為的安樂死與作為的安樂死。不作為的安樂死(消極的安樂死),是指對瀕臨死亡的患者,經其承諾,不采取治療措施(包括撤除人工的生命維持裝置)任其死亡的安樂死。這種行為不成立故意殺人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廉租房能抵押給私人嗎
2020-11-23住宅室內裝修禁止行為有哪些
2021-01-18偵查期間聘請律師的時間及權利是什么
2021-02-25上市公司收購流程有哪些
2021-02-01房屋預告登記是否可以延期
2020-11-12保單保全受理多久解開
2021-01-14發(fā)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如何處理
2021-01-07機動車損害賠償責任是屬于什么責任
2021-01-01家暴打青紫是輕傷嗎
2021-02-20合同終止合同還存在嗎
2021-03-14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有哪些區(qū)別
2021-01-29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如何確定
2021-03-11飛機延誤怎么賠償
2021-01-05新車可以異地購買交強險嗎
2021-01-02伍某訴某保險公司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16管理瑕疵亦應承擔民事責任
2020-11-10保險合同成立就生效嗎
2021-01-07固定資產購買保險的流程
2021-02-20車的保險進項可以抵扣嗎
2021-01-04企業(yè)財產保險合同指的是什么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