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民法》分成五大篇,即總則篇、債權篇、物權篇、親屬篇和繼承篇。其中總則、債權與物權合稱為財產法,親屬與繼承則合稱為家族法又稱為身份法。應該說。總則篇中的內容應包括債權、物權、繼承三部分,但是在日本總則的內容主要是關于物權和債權的,所以明治民法中總則、債權和物權合稱為財產法而繼承與親屬則統稱為身份法。明治時期的民法中財產法方面主要參考了法國民法和德國民法的第一草案,所以財產法的原則是近代法的原則,而家族法則有所不同。明治時期以前的江戶時期,一般人所適用的家族法與武士即武家所適用的武家法是不同的,明治民法將武家法納入其中采取了家父長制。
按照武家法的原則日本家族法的特點可概括為:男尊女卑、長幼尊卑、戶主制度。家督繼承以及大家族的戶籍制度。在同一民法典中財產法與家族法的原則不同。日本戰敗后,在憲法中主張男女平等、個人獨立,家族法也進行了相應的修改。1947年民法典第一條第二款規定,本法的解釋以個人的尊嚴及兩性平等為宗旨。親屬和繼承篇廢除以家父長制度為基礎的戶主制度、家長繼承和大家族的戶籍制度。進行以男女平等,個人的尊嚴(憲法13條)為原則的法律修改。以下簡要介紹以下日本的大家族戶籍制度和男尊女卑制度。
1、大家族戶籍制度:日本在二戰以前為增加戰斗能力鼓勵生育,一戶家庭中有夫妻二人和多個(如六個)子女的情況較常見。如在一戶家庭中,父親為戶主,在戶籍登記中會將其家中全部成員全部登記。父親即戶主去世之后,按照家督繼承由最大的兒子即長子繼承而不能由長女繼承,而且家中女兒出嫁之后即應從戶籍中遷出。戶主享有很大的權利,如長男成為戶主之后,次男的兒子如果要結婚在其三十歲之前要經過父母的同意,而不管其何時結婚都必須經過戶主的意見。如果長男(戶主)過世,那么長男的長男又成為戶主,則戶主的叔叔要結婚也要通過戶主的同意,由此可見戶主的權利非常之大。
2、男尊女卑:在日本如果一家之中夫與妻所生全部為女兒,那么丈夫可與其他女子生一兒子,在日本稱為庶子,當丈夫將庶子認領之后庶子便成為庶男子,其妻子成為庶男子的嫡母,夫即戶主死亡后,戶主的繼承即家督繼承由庶男子來繼承而不是他的妻子和女兒,甚至戶主的財產也是由庶男子來繼承,根本不考慮妻子的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夫妻債務案例
2020-11-18交通事故未做鑒定可否先行起訴
2021-01-02遭遇校園暴力應如何應對
2020-12-21如何認定未履行贍養義務
2021-03-02商標注冊申請的補正時限要求有哪些
2021-01-25要怎么寫追討個人債務授權委托書
2021-02-28不安抗辯權在什么時候使用
2021-02-20交通事故簡易程序
2020-12-05部分判決不服上訴的刑事判決書怎么寫
2020-11-08工傷申請財產保全有必要嗎
2021-02-25房地產抵押登記的程序
2021-01-21顧客在商場摔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4購房要注意的知識有哪些
2021-01-13上班途中遇車禍 公司拒絕工傷賠償
2021-02-07工廠噪音粉塵大 近鄰如何維權
2021-01-19勞動合同糾紛管轄法院
2020-11-29企業如何簽訂非全日制用工合同
2021-01-29哪些屬于終身人壽險
2020-12-01貨物運輸保險有哪些特點
2021-02-27如何正確區分人身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不同點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