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用偽造的身份證怎么處罰
使用偽造的居民身份證即使沒從事犯罪活動也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2011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第十六條明確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并處二百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使用虛假證明材料騙領居民身份證的;
(二)出租、出借、轉讓居民身份證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證的。
第十七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或者使用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的;
(二)購買、出售、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的。
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和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由公安機關予以收繳。
第十八條規定: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本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所列行為之一,從事犯罪活動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使用偽造的身份證可能構成什么罪
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三款規定: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是指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行為。本罪是行為犯,只要實施了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行為,原則上就構成犯罪,不論結果如何。而造成嚴重后果的,將會加重處罰。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居民身份證管理制度。身份,表明一種關系,即與其他人或組織之間的關系;居民身份,則表明其與國家、一定的地域和行政管轄范圍存在的確定的聯系,因而國家通過居民身份證制度來使這種關系形式化,從而公民在辦理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權益的事務時,居民身份證能起到證明身份的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流動日益頻繁而呈規模化的趨勢,居民身份證制度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這是戶籍制度所不能代替的。妨害居民身份證的行為,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國家對居民身份證的制造、使用、監督的正常管理活動。
使用偽造的身份證,有可能被認定為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但此時需要符合規定的立案標準,同時也要看是否符合了此罪的入罪條件。要是還不能以本罪論處的話,那至少使用偽造的身份證也是屬于違法行為,按照規定還是需要行為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辯護詞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判多久?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客觀方面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數罪并罰適用范圍
2020-12-06打人致人輕微傷要賠多少錢,一般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25發明專利申報步驟是什么
2021-03-20哺乳期被裁員賠多少
2020-12-04民事侵權損害賠償范圍
2021-01-15生而不養的父母,可以不贍養嗎
2021-01-10信用卡逾期不還會怎樣
2021-01-10挪用公款 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27商標侵權行為刑事立案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5學校應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2021-02-28民間借貸房產抵押流程有哪些
2020-12-28勞動關系轉移流程
2020-12-05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理賠指南
2020-11-24簽訂保險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2-03保險合同變可分為幾種情況
2021-01-20人身保險合同的形式可以有哪些
2020-11-17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二)
2020-11-13如何變更保險合同?
2020-12-16重復保險的對象
2021-01-01游客要投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嗎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