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拘禁罪,是指故意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行為。本罪的法益是人的身體活動的自由。
1.客觀上表現為非法剝奪他人身體自由的行為。
作為行為對象的“他人”沒有限制,既可以是守法公民,也可以是犯有錯誤或有一般違法行為的人,但必須是具有身體活動自由的自然人;身體活動自由雖以意識活動自由為前提,但只要具有基于意識從事身體活動的能力即可,不要求具有刑法上的辨認控制能力與民法上的法律行為能力,故能夠行走的幼兒、精神病患者均可成為本罪的對象。
行為的特征是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的身體自由。凡符合這一特征的均應認定為非法拘禁罪,如非法逮捕、拘留、監禁、扣押、綁架,辦封閉式“學習班”、“隔離審查”等等,均屬非法剝奪人身自由的行為。使用欺詐方法剝奪他人自由的,如果違反了被害人的現實意識,侵害了其身體活動自由,依然成立非法拘禁罪。非法拘禁還可能由不作為成立,即負有使被害人逃出一定場所的法律義務的人,故意不履行義務的,也可能成立非法拘禁罪。
非法拘禁是一種持續行為,該行為在一定時間內處于繼續狀態,使他人在一定時間內失去身體自由。時間持續的長短原則上不影響本罪的成立,只影響量刑。但時間過短、瞬間性的剝奪人身自由的行為,則難以認定為本罪。
剝奪人身自由的行為必須具有非法性。司法機關根據法律規定,對于有犯罪事實和重大嫌疑的人,依法采取拘留、逮捕等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的行為,不成立本罪。但發現不應拘捕時,借故不予釋放,繼續羈押的,或者故意超期羈押的,應認定為非法拘禁罪。公民將正在實行犯罪或犯罪后及時被發覺的、通緝在案的、越獄逃跑的、正在被追捕的人,依法扭送至司法機關的,是合法行為。依法收容精神病患者的,也不屬于非法拘禁。
2.主觀上只能出于故意。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剝奪他人身體自由權利的危害結果,并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但不以出賣、勒索財物為目的。當前,出于迫使他人償還債務的動機而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案件比較突出,應嚴格依法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要約的主要構成要件有哪些
2020-11-10闡述涉外離婚程序審理的法律流程
2020-12-24成立專利代理機構的條件
2020-11-16工傷能要求賠償贍養費嗎
2020-11-08法定繼承人繼承遺產有期限嗎
2021-03-04一方死亡了如何解除婚姻關系
2020-12-06夫妻能對財產進行約定嗎
2021-02-08合同能否約定完全免責
2020-12-17如何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
2020-12-10清潔工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15如何選擇合適的中介,選擇房屋中介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312020年疫情期間辭退員工的補償是多少
2020-12-25終身壽險的保障期限是多久,終身壽險的好處有哪些
2020-12-03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25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問題
2020-11-26責任保險和解制度的重構
2020-12-05疲勞駕駛保險賠償嗎
2021-01-30海嘯損失可獲得理賠嗎
2021-02-22買保險法律怎么保護
2020-12-19按哪一種方式處理違反免責條款的當事人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