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繼承法》未把孫子女、外孫子女列入法定繼承,在《繼承法》規定的法定繼承順序中,第一順序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而孫子女、外孫子女并未列入法定繼承人的順序中,沒有繼承祖父母、外祖父母遺產的權利。其理由主要是孫子女、外孫子女是被繼承人的晚輩直系血親,如果其父或母先于被繼承人死亡,他們可以代替其父或母的繼承順序和應繼份額繼承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遺產。孫子女取得祖父母、外祖父母的遺產是基于代位繼承,而不是基于自己的繼承地位。
然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8條規定:“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其晚輩直系血親不得代位繼承”。這勢必帶來一個問題,當孫子女、外孫子女的父或母因某種違法行為(如篡改遺囑等)而喪失繼承權時,他們就會因“無位可代”而不能繼承父母、祖父母的遺產,換句話說,他們的繼承地位依附于其父或母的原有地位,繼承地位并不穩固。
此外,孫子女、外孫子女未納入法定繼承人順序,在適用《繼承法》第7條關于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限制時可能會引發爭議。假設父母已死亡的孫子女、外孫子女殺害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因為不是繼承人,無法被剝奪繼承權,因此他們仍可代位其父或母行使繼承權;再假設孫子女或外孫子女為爭奪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遺產而殺害其父或母,只喪失對其父或母的繼承權,并不喪失對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遺產的代位繼承權。這顯然不合情理。
二、“代表權說”和“固有權說”的對比
目前學界針對孫子女、外孫子女的代位繼承權存在“代表權說”和“固有權說”兩種理論學說。
1、代表權說。即代位繼承人是被代位人的代表,系代替被代位人的繼承地位而繼承。被代位人的繼承權是代位人繼承的根據和基礎,被代位人喪失繼承權或拒絕繼承,其直系卑親屬即無位可代,因而不能繼承。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普通法均采用此主張。我國《繼承法》第11條規定,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人一般只能繼承他的父親或者母親有權繼承的遺產份額。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解釋明確規定“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其晚輩直系血親不得代位繼承”。我國《繼承法》采用的是代表權說,
2、固有權說。即代位繼承人不是基于被代位人的繼承地位繼承,而是系基于自己的固有權利繼承被繼承人。因此,被代位人喪失繼承權,放棄繼承權時,其直系卑親屬仍可基于自己的固有權利代其位而繼承。意大利新民法、德國民法典、瑞士民法典、日本民法典以及我國臺灣地區民法均采此說。如《日本民法典》第887條規定,被繼承人的子女為繼承人,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或符合第891條規定(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五條事由)或因廢除而喪失繼承權時,其子女代位成為繼承人。
筆者認為,目前我國繼承法采用的是“代表權說”,由于死亡父母的違法和犯罪行為而喪失繼承權,其子女將承擔不能繼承被繼承人財產的不利后果,有違現代民法責任自負的原則。
三、關于固定孫子女與外孫子女代位繼承權的思考
基于保護公民人身及財產利益和維護被繼承人的合法繼承權的考慮,根據我國現有國情,筆者建議在我國的代位繼承權的性質上采用“固有權說”。
一方面,建議明確繼承人的定義,使其包括代位繼承人?!肮逃袡嗾f”認為代位繼承人本來就是法定繼承人范圍以內的人,不過在被代位人生存時,按照“親等近者優先”的繼承原則,他(她)們被排斥于繼承之外,當被代位人先于被繼承人死亡或喪失繼承權時,他(她)們可基于自己的繼承人資格和權利,按照被代位人的繼承順序和應繼份額,直接繼承被繼承人的財產,由此可解決代位繼承人的繼承權限制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后可以享受什么工傷待遇
2021-03-19地役權未經登記對受讓人不具有約束力嗎
2020-12-24沒結成婚怎樣證明一方出資進行裝修房產
2021-03-20哺乳期被裁員賠多少
2020-12-04申請減刑假釋滿足哪些條件
2020-11-13自己租房合同掉了怎么辦
2020-12-23合同法關于違約金標準
2020-11-15個人獨資股權贈與如何辦理
2021-03-09簡易程序案件的舉證期限由誰確定
2020-11-21公證處公證保全時要拍視頻嗎
2021-03-18小貸公司無抵押無擔保貸款的申請條件是哪些
2021-01-31購房簽約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8適用期解決勞動關系是否有限制
2021-03-25疫情期間被隔離扣工資嗎
2021-03-09勞動糾紛二審受理后多久立案
2021-03-22勞動糾紛常見情形有哪些
2021-03-17意外險九級傷殘怎么賠
2021-02-07豪車車主為省修車費騙保構成什么罪
2020-12-25出國旅游保險選購要注意的點有哪些
2020-11-23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