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囑人須有遺囑能力是指什么
遺囑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設立遺囑,以依法自由處分其財產的行為能力。遺囑為民事行為,設立人必須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依我國現行法規定,只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才有設立遺囑的行為能力即遺囑能力,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不具有遺囑能力。因此,遺囑人須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根據我國《繼承法》第22條的規定,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無效。遺囑人是否具有遺囑能力,以遺囑設立時為準。在設立遺囑時,遺囑人有遺囑能力的,其后雖喪失遺囑能力,遺囑也不因此失去效力。反之亦然。所以,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1條中明確規定:“遺囑人立遺囑時必須有行為能力。無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即使本人后來有了行為能力,仍屬無效遺囑。遺囑人立遺囑時有行為能力,后來喪失了行為能力,不影響遺囑的效力。”
遺囑須是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
遺囑必須是遺囑人處分其財產的真實的意思表示,因為意思表示真實是民事行為有效的必要條件。遺囑是否為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原則上應以遺囑人最后于遺囑中作出的意思表示為準。受脅迫、欺騙所立的遺囑無效;偽造的遺囑無效;遺囑被篡改的,篡改的內容無效。
遺囑不得取消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的繼承權
我國《繼承法》第19條規定,遺囑應當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這一規定屬于強行性規定,遺囑取消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的繼承權的,不能有效。遺囑人未保留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的遺產份額,遺產處理時,應當為該繼承人留下必要的遺產,所剩余的部分,才可參照遺囑確定的分配原則處理。繼承人是否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應按照遺囑生效時該繼承人的具體情況確定。
遺囑中所處分的財產須為遺囑人的個人財產
遺囑既是遺囑人處分其個人財產的民事行為,就只能就遺囑人個人的合法財產作出處置。遺囑人以遺囑處分了屬于國家、集體或者他人所有的財產的,遺囑的該部分內容,應認定無效。
遺囑須不違反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德
違反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德民事行為無效。遺囑若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或者其內容違反社會公德,則也不能有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雇傭關系死亡怎么賠
2020-11-09打官司怎樣請律師,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24保證合同變更反擔保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1-26管轄異議答辯狀怎么提交
2021-01-10人民法院是否必須執行仲裁裁決
2020-12-18商業銀行能否追究刑事責任
2021-02-12脅迫協議無效怎么取證
2020-12-30繳納住房公積金是不是單位的職責
2020-12-19五級傷殘待遇怎么樣
2021-03-03滿半年漲工資包括實習期嗎,
2021-01-25家庭財產保險的保險責任
2020-11-10人身保險合同引發糾紛可否由法院主持調解
2021-02-13保險合同中默示保證與明示保證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18入保5天后意外身亡 小冬的保險何時生效
2021-01-14無證駕駛保險公司能否拒賠?
2020-12-16車子保險沒額度了能再買一份保險
2021-01-03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七十三條
2021-03-08保險代理合同樣本
2021-03-05船公司辦理船員保險應注意的問題
2021-02-03荒山開發承包合同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