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詐勒索罪既遂標準是什么
通常的情況下,敲詐勒索罪的完成形態屬于結果犯,它的既遂與未遂均以行為人實現對財物的實際控制為標準,即行為人使用了恐嚇、威脅等手段使被害人產生恐懼,從而被迫交出財物的,這為既遂。如果被害人沒有因為行為人的恐嚇而產生恐懼或者雖然產生了恐懼,但是沒有交出財物的,均為敲詐勒索罪的未遂。但是有以下三種情況我們應當區別對待:
一、如果被害人在受到行為人的威脅和恐嚇后向公安機關報案的,并且在司法機關的授意下前往行為人指定處與其進行交款的,行為人在前去取款的時候被當場抓獲的,無論其是否實際掌握財物均視為犯罪未遂,因為財物實際一直掌握在公安機關和被害人的掌控之下,行為人控制財物只是一種假象。行為人如果沒有被當場抓獲的,而是取得財物之后突然逃跑,公安機關之后才抓獲的則構成犯罪既遂,因為只有行為人對財物處于實際的掌控。
二、并非所有的敲詐勒索行為人沒有取得財物的情形都是犯罪未遂。行為人在對被害人進行敲詐勒索的時候,被害人當面拒絕了交付財物而使得行為人把要挾的內容付諸實踐,或者對被害人實施暴力并強行逼迫被害人交出財物的,或者進行故意殺人或者故意傷害的,分別應當以搶劫罪和數罪并罰來處罰。
三、如果行為人的敲詐勒索行為產生了情節嚴重的后果,即構成了結果加重犯,有人認為在這種情況下,無論行為人是否實際取得財產都應當以犯罪既遂來處罰。筆者卻不以為然,犯罪既遂又不是認定“情節嚴重”的前提,如果不承認“情節嚴重”情形下的犯罪未遂就不能恰當的量刑,不能罰當其罪。
由于法律中規定,敲詐勒索罪屬于結果犯,此時構成犯罪要求達到了情節惡劣的程度才行。至于敲詐勒索罪的既遂標準,一般是行為人實現對財物的實際控制為標準。要是經過認定屬于敲詐勒索未遂的話,則此時一般是比照既遂犯的量刑,從輕或減輕進行處罰。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敲詐勒索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敲詐勒索公私財物價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三十萬元至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和社會治安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準,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批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七十四條?【敲詐勒索罪】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敲詐勒索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看完本文之后,大家就要對此有清楚的了解,對于敲詐勒索罪既遂需要按照一定的標準來進行判斷,才能構成犯罪,否則就是敲詐勒索罪未遂。畢竟既遂和未遂在量刑上是不一樣的,所以大家需要了解清楚在既遂上的標準規定。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石花,2019年取得《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在校期間多次榮獲國家勵志獎學金、學校獎學金、三好學生等榮譽,法學理論功底深厚。2020年在公司擔任法務,期間為公司解決多項法律問題。現執業于榮獲“全國律師行業先進黨組織”、“貴州省優秀律師事務所”、“貴陽市優秀律師事務所”榮譽稱號的貴州馳宇律所事務所。執業期間,辦理了諸多民事訴訟案件與非訴案件,取得良好的效果,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擅長于合同糾紛、侵權糾紛、婚姻家庭糾紛、交通事故、民間借貸等訴訟業務,對刑事辯護案件也深有研究。始終秉持“誠信執業、追求卓越”的執業理念,盡最大努力維護當事人的權益,為委托人提供優質高效的專業法律服務。
賣方違約怎么辦?
2021-03-25房屋轉租合同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09合伙人之間股份轉讓必須全體合伙人同意嗎
2021-01-06普通合伙人轉讓公司份額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31母親的欠條以子女的名義起訴可以嗎
2020-12-17夫妻二人離婚后奶奶有探視權嗎
2021-01-21法律中規定的雇傭關系是怎樣的
2021-03-21離婚可以用電話調解嗎
2020-12-31東莞辦理婚前財產協議/夫妻財產協議材料
2021-03-20施工總承包單位要開設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嗎
2020-12-13企業承包與租賃合同區別具體在哪些地方
2021-01-01偽造房產證作抵押犯什么罪
2021-03-08業主不交物業費被起訴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1-01-27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有哪些區別
2021-01-29因天氣原因航班延誤或取消的賠償標準2020
2021-03-25投保人的權利與義務是什么
2020-12-26保險合同如何生效
2021-01-21某保險公司訴梁某一般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3-14旅行保險怎么買
2020-12-21司機酒駕出事故保險公司是否理賠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