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隱私權糾紛有哪些規定
1、該法首次正式確認隱私權,有利于強化對隱私的保護。再如,針對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發展帶來的侵害個人信息現象,規定了個人信息的保護規則,維護了個人的人格尊嚴,并將有力遏制各種“人肉搜索”、非法侵入他人網絡賬戶、販賣個人信息、網絡電信詐騙等現象。
個人信息保護入民法總則,侵害行為表現形式明晰。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個人信息。
前段時間,“一個手機號能查出全部個人信息”的新聞被公眾熱議,一些不法分子在網上隨意叫賣他人的各種信息,給大家帶來了不少困擾,然而,公眾討論的重心都在于“信息到底如何泄露”這個源頭,被侵權的群眾只能追究“泄露者”的責任,而且取證相對困難,對“信息販子”的追責也只能以“侵犯隱私權”為由,保護相對薄弱。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五條 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二條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 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
(二)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
(三)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
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從民事基本法的層面確立了個人信息的法律地位,個人信息的法律地位、法律屬性,侵害行為的表現形式更加清晰明確,使公民的個人信息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強化。
我國民法總則的公布,在民法總則的條款中,有了很多的創新點。尤其是對于公民的權利的保護更加全面。例如,在民法總則,對于隱私權給予了確定。民法總則的這一規定具有十分重大的進步意義,民法總則實施之后,將有利于打擊隱私犯罪,保護公民的隱私權利。
我國對于隱私權的規定有較為明確清晰的法律法規,重在保護每個公民的個人信息不被泄露和侵犯,任何人都不可以用非法手段獲取、使用他人的個人信息,從而達到獲取非法利益,這一項規定是針對一些非法分子對他人信息的利用,個人信息是受法律保護的。
隱私權相關法律法規
侵犯隱私權判刑嗎?
哪些行為會侵犯他人隱私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財產可以抵押
2021-01-11仲裁以后還可以訴訟嗎
2021-03-07反擔保抵押認定為質押嗎
2021-02-07合同簽了多久就生效
2021-02-02無期徒刑能改為有期嗎
2021-02-22花錢保外就醫容易嗎
2021-03-19監察委地域管轄怎么確定的
2021-01-10怎樣舉證夫妻分居兩年
2021-01-10故意在超市摔倒超市有責任嗎
2020-12-15單位集資房屬于什么類型的房子
2021-02-08工地上受傷如何索賠
2021-03-16人身保險金額確定方式是如何的
2021-01-09電子保單有哪些安全設計
2020-12-24企業財產險怎么計算賠償金額
2021-01-2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2021-01-29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用途有什么
2021-01-21什么叫做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0-11-14土地轉包期內甲方死亡合同怎么辦,轉包合同怎么寫
2021-02-25確認拆遷紅線范圍后,哪些行為是被禁止的
2020-11-22拆遷補償方案是由哪個部門制定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