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資的錢算職務侵占嗎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集資行為,是屬于刑法中的集資詐騙罪,而不是職務侵占罪,兩者有很多的區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條 【集資詐騙罪】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二百七十一條 【職務侵占罪;貪污罪】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條、第三百八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職務侵占罪中的詐騙與詐騙罪的區別
1、就主體而言,職務侵占罪中的詐騙,須是特殊主體,即非國有的公司、企業、單位的非國家用工作人員,須在上述單位中擔任一定的職務,或是具有一定的職權,即在上述單位中從事具有一定管理性質的活動。而詐騙罪則屬一般主體,即只要具有刑事責任能力、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人即可構成;
2、從客觀方面看,職務侵占中的詐騙,須是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詐騙罪則不存在利用職務之便這一要求。
3、就兩者侵犯的客體而言,職務侵占罪的客體是行為人所在的非國有公司、企業、單位的財物所有權,而詐騙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
4、在主觀方面,職務侵占罪中的詐騙,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能是間接故意;而詐騙罪的主觀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
5、兩罪的定罪標準和量刑標準均不相同。
集資詐騙罪的行為表現
集資詐騙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達到數額較大”,三者密不可分。
(一)“非法集資應不以“使用詐騙方法”為前提
作為詐騙罪的一個具體個案,集資詐騙罪與傳統的詐騙罪有一定的相似性。傳統詐騙的邏輯要求是:先是行為人使用詐騙手段;接著是詐騙行為導致被害人陷入認識錯誤;爾后是被害人基于錯誤認識仿佛“自愿”交付財物;最后是詐騙分子非法占有財物。如果囿有現有發條的表述,本罪中的“非法集資”被限定為“使用詐騙方法”,這就大大限制了集資詐騙罪的行為方式。
(二)對非法集資的理解
按照《商業銀行法》、《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活動取締辦法》的規定,非法集資是公司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不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和程序,擅自向社會公眾或者單位籌集資金的行為。其并不限于采用欺詐的手段。在實踐中,直接非法向社會公眾吸收存款,或者擅自發行股票、債券等證券籌集資金的,比較容易認定。然而,更多非法集資活動采用貌似合法的商業交易形式來隱蔽其非法集資目的。
各類非法集資活動的形式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七種:一是違法違規通過發行有價證券、會員卡或債務憑證等形式非法吸收資金;二是對物業、地產等資產進行等份化,通過出售其份額的處置權進行高息集資;三是利用民間“會”、“社”形式進行非法集資;四是以簽訂商品經銷等經濟合同的形式進行非法集資;五是以發行或變相發行彩票的形式集資;六是利用傳銷或秘密串聯的形式非法集資;七是利用果園或莊園開發的形式進行非法集資。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集資的錢算職務侵占嗎”問題進行的解答,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集資行為,是屬于刑法中的集資詐騙罪,而不是職務侵占罪,兩者有很多的區別。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案件如果沒有證據怎么辦
2021-01-26非上市公司可以實行股權激勵嗎
2020-12-12發明專利審查的具體步驟
2021-01-09對方不領法院離婚調解書怎么辦
2020-11-14非婚生子女的準生證如何辦理,非婚生子女如何認領
2021-01-11審判監督程序與再審的區別
2021-03-12外資房地產開發的基本程序
2021-03-10勞務派遣合同的必備條款
2020-12-05c1駕駛證實習期飲酒駕車扣12分怎么處理
2021-01-12哺乳期什么情況可以直接申請仲裁
2021-02-24飛機延誤賠償怎么辦理
2021-03-11保險投保時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1-28造成損失,保險公司不負責賠償的原因有哪些
2021-01-10車禍受傷保險賠償有期限嗎
2020-11-27保險公司擬定健康保險的保險條款需要審批嗎
2020-11-24購買車險時可能有什么陷阱
2020-11-12死亡保險中被保險人自殺會有怎樣的法律后果
2020-12-08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合理性如何認定
2020-12-03交通事故中沒責任認定書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0-12-20出門旅游因為暴雨致人受傷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