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是調整公民從事民事活動的基本法律文件,之前我國一直實行的民法通則,隨著社會的發展,法律也需要完善,于是,去年我國頒布了民法總則。那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原則有哪些?這些原則民法總則中做出了規定,包括平等、公平等,具體內容小編通過本文告訴大家。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原則有哪些?
1、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主要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在民法中的體現,一層含義是平等保護所有民事主體的合法民事權益。
2、自愿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意思自治是現代民法的“三大基石”之一。
3、公平原則
所謂公平就是以利益的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準以調整民事主體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通過利益均衡配置民事主體的權利義務,公平正義是對民事司法活動的基本要求。
4、誠信原則
誠實守信是市場活動的基本準則,是保障交易秩序的重要法律原則,它和公平原則一樣,既是法律原則,又是一種重要的道德規范,它要求全部民事主體誠實不欺,講究信用,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權利。
5、綠色原則
這是民法總則新確定的一項法律原則,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創舉,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項原則既傳承了天地人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傳統文化理念,又體現了新的發展思想,有利于緩解我國不斷增長的人口與資源生態的矛盾。
6、公序良俗原則
公序良俗是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兩個慨念構成的,要求民事主體遵守社會公共秩序,遵循社會主體成員所普遍認可的道德準則。這項原則還有一種含義,凡違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是無效的。
二、如何更好地發揮這些基本原則的統領作用?
民法基本原則的規定,不僅是為了規范當事人自身行為,更是為了規范民事活動的立法、行政執法、法院及其他機構的司法行為。在立法層面,民法總則中規定的這些基本原則不僅對總則中的全部法律制度發揮統領作用,而且對整個民法典中的法律制度發揮統領作用,甚至還要對包括商事法、知識產權法、社會性立法和很多涉及民事權利的法律發揮統領作用。
綜上所述,民法總則比之前的通則,修改和完善了很多內容,更加適應這個時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原則有平等、公平、綠色、自愿及誠實信用等。其中綠色原則是新增的,這體現了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公民從事民事活動,也應該遵循這些原則,發揮自己作用。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執行疑難若干問題的解答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危險駕駛罪司法解釋
民法總則全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醫藥費幾個月可以報
2020-12-13商標轉讓需要多長時間
2021-02-28著作權侵權案件處理原則有哪些
2021-02-27監獄服刑人員服刑多久可以申請減刑
2020-12-21匯票提示付款無應答是否是拒付
2021-03-23釣魚執法是否具有合法性
2020-11-12農民工工資拖欠是否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2021-03-08沒有辦理離婚登記簽訂的離婚協議財產分配有效嗎
2020-12-06國家法律對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保護有何規定?
2021-01-10農民工工傷賠償糾紛
2021-02-27裝修的房子漏水損失怎么賠償
2021-01-13貴州煤礦7人遇難,公司應賠多少
2021-01-02幼童在火車站內玩耍被列車軋傷致殘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1-02-22民間借貸房產抵押流程有哪些
2020-12-28員工收到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2021-02-20實習期自我評價
2021-03-07人壽保險理賠指南的各種規定
2020-12-01綜合意外險保障范圍是什么
2020-11-18簽發保險單時被保險人已死亡還能賠償嗎
2021-01-03人身保險公司有什么權利嗎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