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藏罪的明知如何認定
窩藏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行為。
刑法第三百一十條:“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謀的,以共同犯罪論處。”在我國,指明知對方是犯罪分子而為其提供隱蔽的場所或逃跑的條件,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為。如果雙方事前通謀,則以共同犯罪論處。該罪包括兩種行為:一是為犯罪人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的行為。這是指將自己的住處、管理的房屋提供給犯罪人或者給予犯罪人錢、物,包括食品、衣被等,幫助犯罪人隱藏或者逃跑,逃避法律追究。二是作假證明包庇犯罪的人。這是指向司法機關提供假的證明來幫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追究。窩藏、包庇罪,實際上是兩個罪名,即窩藏罪和包庇罪,所謂窩藏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的行為。而包庇罪則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作假證明予以包庇的行為。
窩藏罪主觀要件
窩藏是故意犯罪,過失構不成窩藏。
窩藏罪主觀上必須是出于故意,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實施窩藏行為,明知,是指認識到自己窩藏是犯罪的人。在開始實施窩藏行為時明知是犯罪的人,或是在開始實施窩藏時,不明知是犯罪的人,但發現對方是犯罪的人后仍然繼續實施窩藏行為的,構成本罪,過失不構成窩藏罪。區分窩藏的故意和過失的關鍵在于:
(1)行為人是否明確知道他人犯罪,如他人已明確告知行為人自己犯了罪等等。
(2)行為人是否應知道他人犯罪,如從他人的言談舉止和向行為人提出的種種要求中推斷出來。
(3)窩藏行為是否違背了行為人的意志。
司法實踐中,認定行為人是否犯窩藏罪,不能光看行為人的口供,而應根據行為人的行為和案件的具體情況,結合其口供和其它相關證據,以綜合認定。如果行為人確定不知道對方是犯罪人,或者受欺騙、蒙蔽而為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作虛假證明的,不能認定其是出于主觀的故意,也就不能認定窩藏犯罪,不能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以上就是對你提出的問題的回答,窩藏罪要是構成了會承擔刑事責任,要是窩藏的人是重點通緝的那種,那么處罰會更加嚴重,在發現了對方是逃犯后,應該及時的報警處理,爭取可以早日的破獲案件。你可以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民能參加股東大會嗎
2021-02-06合伙終結合后伙人能否要求返還股金呢
2021-03-08情侶同居算非法同居嗎
2021-02-13離婚夫妻贍養費標準
2021-01-11法院分割財產要多久
2021-02-09拆遷補償款能否強制執行
2021-01-15民法典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16公司賬戶可以上個人名下嗎
2020-11-10超出國家標準的合同條款成立嗎
2021-02-04購房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六大陷阱是什么
2021-02-21房產證抵押給銀行可以轉賣嗎
2020-12-13勞動關系從何時建立,是什么意思
2021-02-15單位裁員怎么計算失業補償金
2020-12-14什么情況被公司辭退不能勞動仲裁
2021-01-03健康保險產品中的產品參數又是指什么
2021-02-05企業財產保險的費率一般為多少
2021-03-16保險欺詐的三種仲裁方式
2020-11-21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七十三條
2021-03-08土地承包程序是什么
2021-03-04棚戶區改造標準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