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犯罪與合同詐騙兩種犯罪在司法實踐中常見,有時二者難以區別筆者根據自已的實踐經驗談一些膚淺的看法,以供探討。
根據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之規定,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采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等欺騙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合同詐騙與一般的合同糾紛的相似之處:一是兩者都產生于民事交往中,并且都以合同的形式出現;二是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對合同所規定的義務都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三是合同詐騙在客觀上表現為虛構事實或者隱瞞事實真相,合同糾紛中的當事人有時也伴有欺騙行為;四是兩者都是非法占有特定物。
雖然合同詐騙與合同糾紛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兩者也有著本質的區別,合同詐騙罪的行為人主觀上必須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而合同糾紛,行為人主觀上則無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因此,在因合同的簽訂和履行而引起的糾紛中,認定一行為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關鍵要搞清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在具體案件中,由于種種原因,有時對行為人的主觀故意難以查證,從而造成合同詐騙罪與一般民事糾紛的混淆。因此,在處理具體案件時,就需要根據行為人的具體行為,綜合考慮事前、事中、事后的各種主客觀因素,對其主觀目的來進行整體的判斷。對于具體個案中行為人的主觀目的的判斷,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判定:一是行為人有無履行合同的能力;二是行為人有無欺騙行為;三是行為人有無履行合同的實際行動;四行為人在違約后是否愿意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五未履行合同的原因等等。
合同詐騙罪其既具有普通詐騙罪的共性,又有區別于普通詐騙罪的特性。行為人的詐騙行為是在合同的簽訂、履行過程中產生的,行為人簽訂合同的著眼點并不在于合同本身的履行,而是對合同標的物或定金的不法占有,合同僅僅是行為人詐騙所采用的手段形式。這也是合同詐騙罪與普通詐騙罪界限的關鍵。因此,在合同詐騙罪和詐騙罪中,形成了法條競合的情形,根據適用法律的原則,合同詐騙罪應優先適用于詐騙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債權質押合同質押到期債權未履行怎么辦
2021-01-16抵押物滅失怎么辦
2020-11-13申請破產后法人會被列入黑名單嗎
2021-01-21家暴離婚具體怎樣賠償
2021-02-17被騙婚需要哪些證據
2021-01-29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判刑
2020-11-28競業限制對配偶有限制嗎
2021-02-21哪些情形承包人可以停緩建
2021-03-12顧客在商場專柜受傷該如何索賠
2021-02-01什么是單位集資房
2021-02-17大學集資房入住什么條件
2020-11-24臨時工簽勞動合同后違約該怎么處理
2021-03-10產品責任險應該由誰來投保最合理
2021-03-25飛機延誤賠償怎么辦理
2021-03-11父母可以給成年子女購買死亡險嗎
2021-01-10國壽鴻盈兩全保險的保險責任包括哪些內容
2020-11-30車上責任險條款
2021-01-23主險和附加險保險合同是否成立
2020-11-30火災保險賠償賠償標準
2020-12-25保險違約如何去防范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