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財產,土地征收權力作為國家或政府為了實現公共利益而被賦予的一種強制性取得土地的行政權力,實踐中其侵犯行政征收相對人,即被征地人權利的現象屢屢發生。為了充分保護被征地人的權利,許多國家都對土地征收的條件、補償、程序進行了嚴密規定,并建立了充分、高效的爭議解決機制。本文的研究旨在介紹征收土地需要哪些手續。
一、擬定征用土地方案
征用土地方案由擬征用土地所在地縣、市人民政府或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擬定。其中征用城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區內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的土地,由縣、市人民政府根據土地利用計劃和對建設用地的需求情況擬定,城市建設用地區外能源、交通、水利、軍事設施等按建設項目實施征地的,由縣、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建設單位或建設主管部門的建設用地申請擬定。征用土地方案,包括征用土地的目的及用途,征用土地的范圍、地類、面積、地上附著物的種類及數量,征用土地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勞動力安置途徑,原土地的所有權人及使用權人情況等。
二、審查報批
征用土地方案擬定后,由縣、市人民政府按照《土地管理法》規定的批準權限,經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后,報人民政府批準。其中征用農用地,農用地轉用批準權屬國務院的,國務院批準農用地轉用時批準征用土地,農用地轉用和征用批準權屬于省級人民政府的,省級人民政府同時批準農用地轉用和征用土地;農用地轉用批準權屬于省級人民政府,而征用土地審批權屬于國務院的,先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后報國務院批準征用土地。
三、征用土地方案公告
征用土地依法定程序批準后,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當地予以公告。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當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四、制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縣、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批準的征用土地方案對土地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及地上附著物等進行進一步核實,制定征地補償、人員安置及地上附著物拆遷等具體的方案。
我國目前的土地征收制度還具有計劃經濟的色彩,隨著市場經濟的大力發展,政治文明和法治社會的建設,現有的土地征收制度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權益方面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需要在立足國情、省情的基礎上,綜合吸收和借鑒發達國家的文明做法,提出適合本土的合理的土地征收法制體系,完善土地利用規劃和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2020年集體土地征收程序是怎樣的?
如何進行國有土地出讓,國有土地轉讓的程序是怎樣的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程序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賣合同如何審查,買賣合同審查的注意事項
2020-12-03三胎孕期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0-12-11婚姻過錯方必須凈身出戶嗎
2021-01-19在押人員能成立公司嗎
2020-12-17侵犯商標權的行為怎么定性
2020-11-16注冊商標續展是什么意思
2021-03-03學校是否可以做質押
2021-01-10有抵押物還能保全其他財產嗎
2020-11-19被看守所拘留能探視嗎
2020-11-11放棄繼承聲明能反悔嗎
2020-11-16家庭暴力簡介與家庭暴力類型有哪些
2021-02-27管轄小結
2021-02-28未成年打架會留案底嗎
2021-01-05離婚房產糾紛如何解決
2020-12-18城市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
2021-01-24發現對方可能拖欠貨款怎么辦
2021-03-11房屋裝修拒不履行裝修合同怎么辦
2021-03-26住房公積金是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1-03中介哪些行為會受處罰
2021-02-19工傷賠償與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