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情轉發(fā)謠言犯法嗎,怎么處罰
違法,涉嫌誹謗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一)捏造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
(二)將信息網絡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內容篡改為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情節(jié)惡劣的,以“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論。
轉發(fā)量系實證研究確定
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fā)言人孫軍工介紹,近年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日漸增多,特別是利用互聯(lián)網等信息網絡進行造謠誹謗等違法犯罪現(xiàn)象比較突出。出臺司法解釋目的是結合新型犯罪方式的特點,對刑法相關條文的法律適用依法進行解釋,為在司法實踐中準確懲治相關犯罪提供明確的司法解釋依據(jù)。
鑒于此,兩高進行了一年多的深入調研,對存在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梳理,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并借鑒其他國家通行的法律規(guī)制原則,經反復研究論證,制定了這部司法解釋。孫軍工表示,設置轉發(fā)量,是考慮到轉發(fā)信息會造成多人瀏覽該轉發(fā)信息的后果,對于數(shù)字的確定,是經過實證研究和專業(yè)論證而確定的。
司法解釋對利用網絡
“捏造事實誹謗他人”及實施誹謗行為“情節(jié)嚴重”的認定,利用網絡實施誹謗犯罪適用公訴程序的條件,利用信息網絡實施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經營等犯罪的認定,嚴厲打擊信息網絡共同犯罪等問題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該司法解釋通過厘清信息網絡發(fā)表言論的法律邊界,為懲治利用網絡實施誹謗等犯罪提供明確的法律標尺。
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反贈與如何交稅費
2021-02-22什么部門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2021-02-23治安拘留可以去探望嗎
2020-12-06合并審理是否能超越級別管轄
2020-11-08冤假錯案國家賠償標準及時間是怎樣的
2021-03-20裝修合同到期未完工業(yè)主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23學生在校外發(fā)生事故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8租房中介費怎么收,每個地方的規(guī)定是什么
2020-12-22公司名稱變更原名稱立即失效嗎
2021-03-04買賣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1-30申請勞動爭議調解,必須要提交書面的申請嗎?
2021-01-01金享人生終身壽險(分紅型)的概念
2021-03-08人身意外傷害綜合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11車輛雙方事故和單方事故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30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的相關問題有哪些
2020-12-29事故認定書對方不簽字保險理賠嗎
2020-12-30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2021-01-27因洪水車被泡能走保險嗎
2021-02-21風險代理是怎么一回事?
2020-11-28哪些房子需要補交土地出讓金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