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罪立案標準第1項規定
“違法所得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應當立案追究。這是指單位或者個人侵犯他人專利權,假冒他人專利違法所得數額累計達到10萬元以上形。
專利權
是指國家專利機關授予發明人、設計人或者其所在單位對發明創造在期限內所享有的專有權。國家為了鼓勵發明創造,促進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切實保利權人的權益,建立了專利管理制度。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不僅侵犯了專利權人對專利的專有權,而且也侵犯了國家的專利管理制度。
行為人假冒他人專利,具體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以營利為目的,制造、使用、銷售專利產品,竊用專利方法,冒充他人專利產品的行為。應當注意,這里的“專利”必須是在專利權的保護期限內的專利,超過專利保護期限的不受法律保護。
本罪立案標準第2項規定
“給專利權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應當立案追究。這里的“直接經濟損失”,是指由于行為人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導致的專利權人直接的財產損毀、減少的實際價值,不包括間接經濟損失。
本罪立案標準第3項規定
“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因假冒他人專利,受過行政處罰2次以上,又假冒他人專利的”,應當立案追究。這里“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中附則的規定,是指接近本罪立案標準第1項、第2項規定的數額標準,并且已經達到該數額標準的80%以上,即假冒他人專利,“違法所得數額在8萬元以上的,或者給專利權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40萬元以上”。
所謂“受過行政處罰2次以上”,是指單位或者個人因假冒他人專利,曾經受過2次或者2次以上的行政處罰。至于受處罰的種類、具體時間以及2次處罰之間的時間間隔多長,均不受影響。只要單位或者個人因假冒他人專利受過2次或者2次以上行政處罰,又假冒他人專利,違法所得數額在8萬元以上的或者給專利權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40萬元以上,公安機關應當立案偵查。
本罪立案標準第4項規定
“造成惡劣影響的”,應當立案追究。這主要是指單位或者個人假冒他人專利,不符合上述關于本罪立案標準的三種情形之一,但其行為引發社會不安定因素、嚴重損害專利權人的利益或者嚴重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等。至于什么情況屬于“造成惡劣影響”,應當根據案件具體情況進行綜合評定。
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在本網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出租后,房東能否隨意帶人看房
2021-01-30行使留置權的條件
2020-11-13醫療事故有哪些種類
2021-02-27支票有效期
2021-01-06哪些支票可以掛失?遺失支票該如何處理
2021-03-22共同債務人和連帶債務人的區別
2021-03-05贍養費能要多少
2021-01-03精神損害賠償金多少
2021-01-03繼承的房子再贈與別人會交稅嗎
2021-03-24信用不良的能成立公司嗎
2021-01-11反擔保合同的效力與實現條件
2020-12-09運輸途中瓷器毀損由誰承擔責任
2020-11-23勞動爭議仲裁和解與仲裁調解的區別
2020-11-25補繳社會保險是否屬于勞動糾紛
2020-12-02用人單位調動工作地點,勞動者有權拒絕嗎
2021-02-26新《保險法》的溯及力問題
2021-01-12北京可以注冊保險代理公司嗎
2021-02-07企業財產保險合同指的是什么
2021-01-11保險合同的中止與終止有什么區別
2020-12-11提前還貸別忘退稅退保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