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責任法實施后,本來看似很明確的規定在具體的案件中卻遇到了不少問題。爭議之一是死亡傷殘賠償金與被撫養人生活費的關系,是并列還是被吸收。侵權責任法16條規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顯然這條沒有規定應當賠償被撫養人生活費,是否是立法者遺漏了?抑或是被該條的“等”包含了?筆者認為死亡賠償金吸收了被撫養人生活費,所以死亡賠償金和被扶養人生活費不能同時主張。簡要分析如下:
1、死者的近親屬所遭受的損害
哲學把世界分為物質和精神,因此侵權行為致人損害相應的可劃分為物質損害和精神損害(或稱為非物質損害)。侵權行為致人死亡造成的損害也是如此,因生命本身不可賠償,此時的損害不是死者所遭受的損害,而是死者的近親屬所遭受的損害,包括物質損害和精神損害
2、死亡賠償金的目的
死亡賠償金賠償的目的有多種學說,近親屬“逸失利益”賠償說漸漸為人們所接受。張*寶教授認為死亡賠償金是用來維持死者近親屬未來的生活水平,死亡賠償金并非對生命權本身的救濟,或對生命價值的賠償,死亡賠償金不是用來與人的生命進行交換或者對生命權的喪失進行填補的,而是對因侵害生命權所引起的近親屬的各種現實利益損失的賠償。近親屬與死者之間具有經濟上的牽連和情感上的依賴,親人的死亡給他們帶來了一系列損害:為受害親人支出救治費用和喪葬費用,為照顧親人發生誤工等“純粹經濟損失”;因親人離世導致扶養費的喪失或物質生活水平的降低;因親人不幸罹難而產生精神痛苦。相應地侵權死亡賠償也應包括相關財產損失賠償、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害賠償三部分。死亡賠償金作為侵權死亡賠償的一部分,是對近親屬因親人離世導致扶養費的喪失或物質生活水平降低這一損害(逸失利益)的賠償
3、被撫養人生活費在侵權責任法立法過程中的命運。
侵權責任法立法草案第一稿未規定被撫養人生活費,第二稿規定了被撫養人生活費與死亡賠償金,二者選其一,不可并列,第三、四稿采草案第一稿,被扶養人生活費項目不再單獨存在,而是被死亡賠償金所吸納。從立法過程的脈絡可看出,侵權致人死亡的賠償范圍中,未規定被撫養人生活費并非是立法者的疏漏。既然死亡賠償金的目的是賠償近親屬的逸失利益,被撫養人生活費被死亡賠償金吸收也是應有之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請律師打官司的作用和重要性
2021-03-25股權轉讓糾紛案件如何舉證
2020-11-25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28訴訟離婚需要收集哪些證據,離婚時需要提供哪些證據
2021-02-08離職之后三個月才給工資合法嗎
2021-01-21房地產開發用地概念和類型
2021-01-25競業限制是否對所有員工都適用
2020-11-10聘用的臨時工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1-25車險索賠小技巧
2021-03-10離婚時夫妻雙方為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險怎樣分割
2020-12-22兩歲小孩被撞輕傷住院四天保險公司一般陪多錢
2021-03-23如何書寫保險理賠申請書
2021-01-10購買車險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16涉嫌危險駕駛保險會賠償嗎
2021-03-12保險欺詐包括哪些行為
2021-02-24未告知賠償標準 保險公司被判全賠
2021-01-14農村宅基地轉讓條件及糾紛有哪些
2021-01-06土地作價入股算轉讓嗎
2020-11-09土地入股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1-03-15農村集體土地流轉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