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定
濫用職權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超越職權,違法決定、處理其無權決定、處理的事項,或者違反規定處理公務,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關于濫用職權罪的損失,尤其是經濟損失的認定,是解決以何時形成的損失為損失確定的最后時間。
對此,刑法理論界和刑事司法實務部門存在過爭議,對于濫用職權罪造成的損失認定主要有以下幾種主張:
—種主張認為,作為立案標準,重大經濟損失是指在人民檢察院立案前,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所在單位或者其上級主管部門確實無法挽回的、由于犯罪嫌疑人行為所造成的那部分經濟損失。
第二種主張認為,應當以立案偵查時行為造成的損失為損失確定的最后時間。
第三種主張認為,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時挽回了損失的,就不能認為造成了實際損失,這就是說損失是否造成應以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時是否挽回了損失為標準,已經挽回的,就沒有造成損失;反之,則造成了經濟損失。
第四種主張認為,應當以法院受理案件時行為人確實無法挽回的損失為最后的實際損失。
第五種主張認為,—審宣判前行為人確實無法挽回的損失為最后的實際損失。
《立案標準》附則(四)明確指出,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經濟損失,是指立案時確已造成的經濟損失。移送起訴前,犯罪嫌疑人及其親友自行挽回的經濟損失,以及由司法機關或者犯罪嫌疑人所在單位及其上級主管部門挽回的經濟損失,不予減扣,但可以作為犯罪嫌疑人從輕處理的情節考慮,采上述第二種主張。上述第—種主張以立案前所造成的損失作為最后的損失,其不妥之處在于“立案前”是—個模糊的、抽象的時間概念,如果以立案前的損失數額作為最終的損失數額,但當立案時損失數額又增加了,在這種情況下,僅以立案前的損失數額來認定損失顯然會使損失的數額名不符實,即認定的損失數額低于實際的損失數額,這就必然會放縱犯罪。上述第三至第五種觀點以在立案后判決前的不同階段是否挽回了損失作為損失是否造成的標準,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因為挽回損失是以損失已經造成為前提的,沒有損失就不存在挽回的問題,挽回了損失,只是損失發生后所采用的—種事后補救措施,不能因此而認定為沒有造成損失。
濫用職權的的損失認定是比較復雜的,主要是經濟損失。具體的損失認定方法,以上資料里面已經有了比較詳細的介紹了。如果您的問題比較復雜,我們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前來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定金未交付定金合同成立嗎
2021-01-07不動產抵押未登記合同有效嗎
2021-01-14一般保證期間如何起算
2021-01-20行政處罰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10支票背書不連續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1-02-20土地轉讓和劃撥的區別有哪些
2020-12-29離婚時的小孩撫養權怎么判
2020-12-26預售房屋抵押登記程序
2020-12-26擔保公司貸款需要抵押物品嗎,費用有哪些
2021-01-17限制消費令怎樣才能解除
2021-01-28一般網貸逾期多久上征信
2021-02-09保管費應在什么時候支付
2021-02-238樓安裝空調摔下去業主賠償嗎
2021-03-15繼承權的放棄有什么要求
2020-12-23房產部分贈與怎么收稅
2021-03-20餐飲業給員工簽合同包含哪些保險費用
2020-12-28延長假期加班企業如何發放加班費
2021-01-08運輸途中瓷器毀損由誰承擔責任
2020-11-23買兒童保險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0-12-07異議代簽名保險公司是否要賠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