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致殘,腹中胎兒能否要求撫養費
侵權行為發生時胎兒雖未出生,但已經事實存在于母體,在訴訟時效內胎兒出生并存活,應屬張某的被撫養人,侵權行為造成了張某的子女出生后被撫養的損害,應當獲得賠償。
案情
2013年8月3日,張某妻子懷孕七個多月了,但張某卻因一場交通事故嚴重受傷。張某的傷情經鑒定構成三級傷殘,于是,張某將事故對方和保險公司告上了法院,要求賠償損失。訴訟中,張某妻子所懷的孩子呱呱落地,張某主張賠償費中應包括這剛出生的孩子的撫養費,保險方和致害方對此主張不予認可。
分歧
第一種意見認為,公民的權利能力始于出生終于死亡,侵權行為發生時腹中胎兒不具有公民資格,無權利能力,不屬于張某的實際被撫養人,不能獲得賠償。
第二種意見認為,侵權行為發生時胎兒雖未出生,但已經事實存在于母體,在訴訟時效內胎兒出生并存活,應屬張某的被撫養人,侵權行為造成了張某的子女出生后被撫養的損害,應當獲得賠償。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一、《民法通則》第9條規定公民從出生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但是,《繼承法》設立了特殊保護制度,其中第28條明確規定: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胎兒出生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二、最高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8條規定:被撫養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撫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但是,該規定并未明確界定被撫養人是否限于“侵權行為發生時受害人實際撫養”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
本案中,張某的孩子在交通事故發生時已孕育于母親腹中,作為胚胎活體已客觀存在,其出生是必然,出生后若存活,其父母也必然將承擔法定被撫養人的撫養費用,而張某在交通事故中嚴重傷殘,張某的被撫養人撫養費損害也成為必然發生的客觀事實。因此,張某在侵權行為發生前孕育、侵權行為發生后出生的孩子,應納入賠償范圍,給予特殊保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限責任公司國有股權轉讓的流程
2021-03-09外資企業股權轉讓流程
2021-01-03債權債務轉讓應該注意哪些內容
2020-12-22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2021-03-18網絡侵權如何確定管轄法院
2020-12-10分期買的手機不想要了需要賠錢嗎
2021-01-17拆遷款糾紛繼承人怎么分割
2020-12-25小孩子在商場受傷賠償辦法是什么
2020-12-11學生死在學校,學校有沒有責任
2020-11-10什么類型用工可以簽勞務合同
2021-02-08在校學生實習期間受傷是否算工傷
2020-12-04三責險何時免賠
2021-03-07保險合同是否為有名合同,有哪些內容
2021-03-03我國現有的幾種住房保險形式具體有哪些
2020-12-13變更保險合同程序怎么走
2020-12-30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是怎么樣的
2021-01-05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存在的問題及難點
2021-02-01從海運保險角度淺析國外進口商對貿易合同的選擇
2020-12-29車禍受害人能告保險公司嗎
2021-01-27購買第三者責任保險注意什么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