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哪些方面判斷犯罪中止
規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兩種情況:
一是在犯罪預備階段或者在實行行為還沒有實行終了的情況下,自動放棄犯罪;
二是在實行行為實行終了的情況下,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
作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態的犯罪中止,是指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態。犯罪中止形態與犯罪中止行為本身具有密切關系:沒有中止行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態,中止行為是犯罪中止形態的決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態與中止行為本身又具有區別:中止行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勵的行為;犯罪中止形態則是犯罪的狀態,應當負刑事責任。換言之,中止行為之前的行為屬于犯罪行為,是行為人應當負刑事責任的事實根據,中止行為本身屬于刑法所鼓勵的行為,是應當免除或者減輕處罰的根據。
我國現行《刑法》第24條第1款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這是一條精練概括性的規定,在司法實踐中往往會遇到許多棘手的問題。犯罪中止往往和犯罪既遂、未遂等停止形態有復合之處,單根據法條的規定是難以準確認定的,需要對犯罪中止的構成要件有一個清楚的把握。檢察機關在提起公訴時對這一個犯罪情節也應該有清楚的認識。
二、犯罪中止的后果是怎樣的
《刑法》第24條第一款規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有兩種結果:
1、沒有造成損害;
2、造成了損害。
我國刑法對這兩種結果分別制定了處罰原則,即沒有造成損害的,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減輕處罰。換言之,是否造成損害,不是構成中止犯的基本要件而是處罰中止犯的量刑因素。甲某、乙某在犯罪實行階段,自動放棄犯罪,符合中止犯的構成要件,因此,應當依照中止犯的處罰原則對其減輕處罰。
通過小編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對于犯罪中止的行為是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判斷的,法律上也有相關的規定,所以人們一旦有了犯罪的念頭要及時扼制。以上這些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如果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主與第二買受人簽訂合同是無權處分嗎
2020-11-11餐飲服務許可證辦理流程是什么
2021-01-20外籍人協議離婚的注意事項
2021-01-03送外賣的被打誤工費要怎么計算
2021-03-25征地安置補償費的標準是什么
2020-11-09撿來的孩子不能盲目抱養 只有依法辦收養手續
2020-11-28政府部門可以做抵押權人嗎
2021-02-07股東變更前的債務與新股東有關系嗎
2021-02-14預付款的作用是什么
2021-01-11公司調動職位要出具什么文件
2021-02-02保安合同終止要留存多久
2020-12-28正常離職后簽了保密協議有補償金嗎
2021-01-23拖欠農民工工資單位沒錢怎么辦
2021-03-10法律對重復投保的賠付金額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7保險合同的內容
2021-02-13保險合同的內容包括哪些
2020-11-12被保險人死亡后投保人解除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沒譜的保險:合同是廢紙一張
2021-01-21代理人錯簽保單怎么辦
2021-01-292020最新人身意外保險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