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冒充輔警能否構成招搖撞騙罪?
構成招搖撞騙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條規定,招搖撞騙罪是指為謀取非法利益,假冒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或職稱,進行詐騙,損害國家機關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動的行為。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任何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成為本罪的主體,非國家工作人員和國家工作人員均可構成本罪。本罪屬于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進行招搖撞騙,原則上就應當以犯罪論處,應當立案偵查。
二、與詐騙罪的界限
兩者都表現為欺騙行為,而且招搖撞騙罪也可以如詐騙罪那樣騙取財物,因而容易混淆。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1)侵害的客體不同。招搖撞騙罪侵犯的客體主要是國家機關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動;而詐騙罪侵犯的客體僅限于公私財產權利。
(2)行為手段不同。招搖撞騙罪的手段只限于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或職稱進行詐騙;詐騙罪的手段并無此限制,而可以利用任何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手段和方式進行。
(3)犯罪的主觀目的不同。詐騙罪的犯罪目的,是希望非法占有公私財物;而招搖撞騙罪的犯罪目的,是追求非法利益,其內容較詐騙罪的目的廣泛一些,它可以包括非法占有公私財物,也可以包括其他非法利益占有。
(4)構成犯罪有無數額限制的不同。只有詐騙數額較大以上的公私財物的,才可構成詐騙罪;而法律對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招搖撞騙罪的構成并無數額較大的要求,這是因為,這種犯罪未必一定表現為詐騙財物,而有可能是騙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嚴重的社會危害性,首先和集中地表現為由特定的犯罪手段所決定的對國家機關的威信和正常活動的破壞。盡管招搖撞騙罪與詐騙罪有上述區別,但在行為人冒充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或職稱去騙取財物的情況下,一個行為同時觸犯了兩個罪名,屬于想象競合犯。處理想象競合犯的案件應當按照從一重罪處的原則。
(5)犯罪目的的不同。
招搖撞騙罪因其入罪的類型非常廣泛,所以在司法實踐中是比較常見的,冒充輔警進行招搖撞騙,不僅構成了招搖撞騙罪,還達到了需要追究嚴重責任的標準,因此還需要從嚴進行處罰,具體情況下,應當由司法機關在調查取證后作出合法的判決。
招搖撞騙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招搖撞騙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招搖撞騙罪情節嚴重的幾種情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房首付
2020-11-14合同的相對性法律規定
2021-03-18公證可以增加借款合同法律效力嗎
2021-01-03眾籌投資者的范圍有哪些
2020-12-04法律對三維商標、立體圖標如何規定
2021-01-01黨紀處分申訴期限如何規定的
2021-01-13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事實婚姻如何認定
2020-12-02船舶修理受傷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25判決侵權賠償金支付之日如何確定
2021-01-20離職勞動仲裁需要請律師嗎
2020-12-05商業銀行法中的關系人是指什么
2020-11-15承攬關系與雇傭關系的區別
2021-03-05消費者在超市摔倒超市有責任嗎
2021-03-26解除競業限制協議方式有哪些
2020-11-162013年工資改革方案
2021-03-25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原則小議
2020-12-26勞動糾紛是否堅持屬地管理
2021-02-21飛機航班延誤賠償標準
2020-11-08貨物運輸保險糾紛案例
2021-03-17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如何管轄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