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法集資罪與集資詐騙罪的區(qū)別?
1、非法集資的概念特征及相應的法律后果
審判實踐中,如何認定是非法集資行為,首先應著重區(qū)別其與一般借貸特別是企業(yè)借款之不同,不少企業(yè)常采取在企業(yè)的內部向職工變相借貸實為非法集資的方式籌集資金,這給認 定工作帶來了較在難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非法集資”作了定義,非法集資是指法人、其他組織或個人,未經(jīng)有權機關批準,向社會募集資金的行為。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認為在認定上應注意三方面:《決定》,立法者旨在懲治偽造傾向和金融票據(jù)詐騙信用證詐騙、非法集資詐騙等破壞金融秩序一是非法集資往往涉及面廣,次數(shù)多,參加人員眾多,金額較大或巨大,以統(tǒng)一固定格式的收據(jù)、集資卡(證)、優(yōu)惠卡(證)、會員卡(證)等為明顯特征。而企業(yè)借款只是向特寫的少數(shù)人借款,相對而言人數(shù)不多、金額較少。二是國家對集資有著嚴格的條件、程序及具體要求,違反這些規(guī)定,即為非法集資。法律對企業(yè)借貸沒有太多限制,企業(yè)作為法人完全有權決定是否借款,只要借款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即可。三是注意從借款的真實意思上認定,這一點客觀上的認定,不僅僅限于非法集資與企業(yè)借貸或一般性借貸行為的性質界定,往往足以說明是非法集資甚至是集資詐騙之行為目的的界定。非法集資往往目的性不強或對借款有不正當?shù)氖褂茫髽I(yè)垡往用于企業(yè)的真實生產(chǎn)發(fā)展,目的是為了彌補和解決企業(yè)資金的匱乏問題。兩者均不存在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主觀特征。
對非法集資行為的處理,在法律適用上首先應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如何確認全民與企業(yè)這間借貸行為效力問題的批復》的規(guī)定,認定無效,此無爭議,但在對出借者的賠償上存在爭議,大體有三種意見:一是集資者退還出借者本金,不予支付利息。二是除返還本金外,按雙方約定的利率付息,只要利率不超過銀行同期貸款的四倍。三是返還本金錢財參照銀行同類貸款利率人利息。筆者認為,應參照最高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的規(guī)定處理,該意見第十條規(guī)定:“借款關系無效由債權人行為引起的,只返還本金;借貸關系無效是由債務人的行為引起的,除返還本金論處?!倍鴨挝环讣Y詐騙罪,是指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團體的主管售貨員和其他直接負責外,還應參照銀行同類垡利率給付利息。“若出借人明知是非法集資仍出借的,對自己的行為應承擔一定的后果,可只返還其本金,若出借人不知是非法集資,以為是一般借貸而出借的,除返還其本金外,還應參照銀行同類貸款利率人付利息,同時還可按照民法通則第134條第3款規(guī)定,對非法集資的非法利息予以罰沒。
2、集資詐騙罪概念及構成特征
根據(jù)我國刑法典第192條的規(guī)定,集資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shù)額較大以上的行為。司法實踐中,對如何認定集資詐騙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尚存在一定的爭議。
(一)集資詐騙罪的立法沿革
我國1979年刑法典是在計劃經(jīng)濟體制下,在“宜粗不宜細“的原則指導下制訂的,當時金融體制方面的立法極為缺乏,有關金融方面的刑法規(guī)范不健全金融領域中發(fā)生的詐騙案件寥若晨星,即使存在個別的金融詐騙案件亦是以普通詐騙罪定罪處罰的。
隨著國家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金融市場的逐步放開,各種金融詐騙案件隨之層出不窮,顯示出極大的欺騙性、貪婪性和危害性的特點。金融詐騙罪不僅侵犯了公私財產(chǎn)所有權,更重要的是侵犯了國家金融管理制度,若仍以普通詐騙罪處罰,則沒有凸顯打擊金融詐騙犯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紤]到金融詐騙犯罪客體的雙重性、手段的特殊性、影響的廣泛性和后果的嚴重性,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于1995年6月30日通過了《關于懲治破壞金融秩序犯罪的決定》(以下簡稱)結構的調整力度將受到極大的削弱,因此,其具有犯罪,“維護金融秩序,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使集資詐騙罪等金融詐騙犯罪從普通詐騙罪中分離出來。
1997年3月14日修訂的刑法典,吸收了《決定》的基本內容,并作了適當?shù)男薷?,對于集資詐騙罪,刑法典以三個條款即第一百第九十二條、第一百九十九條、第二百條規(guī)定了對自然人類和單位犯罪的處罰。與《決定》相比,刑法典將本罪由行為犯改為結果(數(shù)額)犯,構成犯罪須以“數(shù)額較大”為要件:嚴格限制死刑的適用,由法定限定條件“數(shù)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修改為“數(shù)額特別巨大并且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單位犯罪中對直接負責人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負責人員最高可判處無期徒刑,而不再適用死刑。
集資詐騙罪的立法經(jīng)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由粗疏到細密的發(fā)展過程,反映了我國刑法典對集資詐騙罪等金融詐騙犯罪的刑事立法日臻成熟和完善。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說明了非法集資罪與集資詐騙罪的定義,表明兩者的目的是不同的;其次說明了兩者的概念特征和相應的法律后果、構成特征。對于兩者的認定界限,存在一定的爭議。國家應該加強立法,杜絕不法分子鉆法律的漏洞。
?
在我國非法集資就是詐騙嗎
非法集資罪的數(shù)額怎么確定
眾籌與非法集資的界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企職工違法違紀怎么處罰
2020-12-12合作社土地入股協(xié)議怎么寫
2021-02-13法律援助范圍
2021-03-16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訴訟時效屆滿能否重新確認債權的幾個批復附解析
2020-12-04有誰知道騷擾電話達到什么程度就可以報警
2021-03-16被監(jiān)護人長期遭受監(jiān)護人虐待的能否申請更換監(jiān)護人
2021-02-16民事案件法院傳可以不去嗎
2021-02-06房產(chǎn)抵押擔保人可否拒絕還款
2021-01-08買賣合同生效后可以取消嗎
2021-03-04如何處理員工擅自離崗的事件
2021-03-09老板拖欠工資超過1年員工還可以追討嗎
2020-12-04試用期工資的約定
2021-02-07什么情況下勞動仲裁支持經(jīng)濟補償金
2020-11-21游客滑雪受傷,旅行社應該承擔責任嗎
2021-03-13商務旅行人身意外傷害險是否屬于稅前扣除的范圍
2020-11-23建筑工程保險的承包方式
2021-01-13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xiàn)形式
2021-01-02航空旅客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3-13某保險公司訴梁某一般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3-14倉儲物的保險賠償金及保險代位求償權的案例分析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