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詐騙罪的概念很多人都不能清楚的辨別,我們時常會與詐騙罪混淆,那么關于合同詐騙罪的概念我們的法律中是怎么定義的呢?合同詐騙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現在律霸將在下面的文章中為您解答合同詐騙罪的概念問題。
合同詐騙罪的概念:
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采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等欺騙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的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構成要件
1.本罪的客體,是復雜客體,即國家對經濟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財產所有權。本罪的對象是公私財物。
2.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以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首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罪的詐騙行為表現為下列五種形式:
(1)以虛構單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義簽訂合同的。
(2)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這里所稱的票據,主要指能作為擔保憑證的金融票據,即匯票、本票和支票等。所謂其他產權證明,包括土地使用權證、房屋所有權證以及能證明動產、不動產的各種有效證明文件。
(3)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的。
(5)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這里所說的其他方法,是指在簽訂、履行經濟合同過程中使用的上述四種方法以外,以經濟合同為手段、以騙取合同約定的由對方當事人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定金以及其他擔保財物為目的的一切手段。
行為人只要實施上述一種詐騙行為,便可構成本罪。
以上就是關于合同詐騙罪問題的認定,在實踐中,我們對合同詐騙罪并不是那么熟悉,我們了解的更多的就是詐騙罪,其中關于合同詐騙罪的認定問題,我們的刑法是怎么對合同詐騙罪是怎么處罰的,以及合同詐騙罪的立案標準是怎么規定的,關于這些方面的問題請具體聯系我們律霸,我們會根據您的具體問題,給您出具法律意見。
經濟詐騙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詐騙罪立案條件是什么?
詐騙罪一般判幾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解除除裝修合同
2021-01-31私營企業要求的最低人數是多少
2021-01-04公司法司法解釋三是如何規定股東抽逃出資的
2021-01-21借款協議自己寫有法律保障嗎
2020-12-14立案后才能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0-11-19無故終止合同責任怎么賠償
2021-01-15何時開始喪失繼承權
2020-12-16業主委員會的法律地位是怎樣的
2020-12-26未簽訂勞動合同要雙倍工資屬于一裁終局嗎
2021-03-11什么是勞務經濟
2020-12-21實習期簽署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2-17勞務派遣與勞務外包有什么聯系
2021-01-23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騙取保險金為目的,應當受到法律制裁
2021-03-08無名氏死亡賠償金提存后車主能否向保險機構索賠
2020-11-08“大奔”嗆水受損是否屬于保險事故
2020-12-19車出車禍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20互聯網保險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2021-03-16對保險法適用范圍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4誰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1-03-13人身險賠付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