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幾個觀點
《解釋》出臺以后,因把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的范圍限定于原交通肇事中的被害人,使得該問題的罪過形式變的相對簡單起來,但由于司法實踐中的復雜情形和刑法理論的傳統(tǒng)束縛,其罪過形式仍然是理論研究中的重點。目前國內刑法學界對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罪過形式的觀點有以下幾種:
一種觀點認為“因逃逸致人死亡”只能由故意構成,不能由過失構成.該觀點認為肇事人將他人撞傷后,這一行為導致產(chǎn)生救助被害人的法律責任,因逃跑而不履行此義務便構成了刑法上的不作為,逃跑時置被害人的死活于不顧,使得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時救助死亡,肇事人對死亡結果持放任心態(tài)是肯定的,因此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不作為的故意犯罪。
一種觀點認為“因逃逸致人死亡”只限于過失致人死亡的情形.該觀點認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罪情節(jié)加重犯的加重情節(jié),如果該情節(jié)本身具有故意殺人性質,豈不出現(xiàn)嚴重的故意犯罪反而成為性質相對很輕的犯罪的加重處罰情節(jié),這顯然不合理。
還有的觀點認為肇事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態(tài)度可能是過失也可能是故意.該觀點認為從立法原意來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規(guī)定是以情節(jié)加重犯的形式出現(xiàn)的,立法者認為其罪過形式應與前兩個罪刑階段一樣,仍屬于過失。
筆者認為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行為人,在主觀上持兩種心態(tài)。一種是行為人在交通肇事致被害人重傷的情況下,誤以為被害人已經(jīng)死亡而逃逸,從而導致了被害人死亡結果的發(fā)生,這種情形屬于過失。另一種是行為人明知交通肇事致被害人重傷,但對其死活放任不管甚至希望被害人死亡,從而導致了被害人死亡結果的出現(xiàn)。此時,行為人主觀上的心理態(tài)度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由先前的過失轉化為間接故意或者直接故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自己是保證人沒錢了可以不履行擔保責任嗎
2021-03-21父母去世留有沒有遺囑的房產(chǎn)怎么繼承
2021-02-05會計處理企業(yè)擔保問題有哪些要點
2020-12-19怎樣查老公有沒有出軌,如何找出軌證據(jù)
2021-03-25主板上市條件是什么法律規(guī)定
2020-11-25勞動者如何快速有效討薪
2021-01-18新婚姻法訴訟離婚財產(chǎn)分割
2021-02-11贈予贍養(yǎng)協(xié)議怎么寫
2021-02-26變更公司名稱有什么程序
2021-01-17什么人可以成為勞務合同主體
2020-11-19確認成立勞動關系訴訟時效是多少年
2021-03-16環(huán)境污染責任保險是否屬于商業(yè)險
2020-12-12飛機延誤險怎么買
2020-12-23人身保險合同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05保險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2-08被保險人遭故意傷害 保險公司不能免責
2021-01-17交強險是什么,它與第三者責任保險的區(qū)別
2020-11-21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都有哪些
2021-01-05醉酒致傷亡不算工傷嗎
2020-11-08保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