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p>
從犯罪構成的客觀方面看,“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是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條件,是行為人負刑事責任的法律基礎,“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是構成該罪的結果條件。在審理這類案件時,如何理解和把握重大事故及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目前尚無法規可循。作為過失危害公共秩序和安全的交通肇事行為,其社會危害程度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交通事故中的人員傷亡情況,二是造成公私財產損失的數額。因此,交通肇事罪的情節標準,應從這兩方面來確定:
(一)以傷亡人數來確定犯罪情節標準。
造成死亡1人或者重傷3人以上的,或者重傷1人以上,情節惡劣,后果嚴重的,屬重大事故;造成死亡2人以上的,可視為情節特別惡劣。這個標準雖然具體、明了,但對一次事故造成重傷人數特多或者一次造成死亡1人、重傷多人的交通肇事者,參照這一規定處理時,只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顯然量刑過輕,與罪刑相適應的刑法原則不符。因此,筆者建議,將交通肇事罪情節標準中的傷亡人數修改為:造成死亡1人或者重傷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重傷1人以上,情節惡劣、后果嚴重的,為重大事故;造成死亡2人以上,重傷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時重傷8人以上的,視為情節特別惡劣。這樣規定就與公安部1991年12月2日修訂的道路交通事故等級劃分標準銜接和協調起來,以體現執法的嚴肅性。
(二)以財產損失數額來確定犯罪情節標準。
1、“重大公私財產損失”是客觀上造成的損害還是不能賠償的數額。犯罪的本質特征是行為的嚴重社會危害性,這種社會危害性包括行為人的主觀惡性與行為的客觀危害性。客觀危害性是行為人的犯罪行為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所造成的有形的物質的損害。在以法定的危害結果為構成要件的犯罪中,只要該罪所要求的危害社會結果的發生,就可成立該罪。無論行為人對此客觀損害有無賠償能力都不影響犯罪的定性。交通肇事罪是結果犯,即交通肇事行為必須造成法定的危害社會的結果,才能成立本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惡意拖欠貨款違法嗎
2020-12-17國有資產的拍賣程序介紹
2021-02-16在轉繼承糾紛中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3-20父母贈與兒子兒媳房產可以反悔嗎
2020-12-12信用卡轉賬還貸委托協議范本
2020-12-17怎么做才能進行人才保密
2021-02-09換崗位屬于勞動合同變更嗎
2020-11-11追討加班費證據由誰提供
2021-02-27定期人壽保險的內容有哪些
2020-12-29保險合同變更條款及事項的變更是如何的
2021-02-28返還性人身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1-01-20司機無責保險公司該怎么賠
2021-02-21哪些交通損失保險公司不賠
2021-01-12保險上當后如何維權
2020-11-09什么是投保人和被保險人欺詐
2020-12-05構成保險利益應當具備什么條件
2020-12-03保險的合同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避免糾紛
2021-03-17投保人參保了意外傷害險,摔傷能要求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2-07保險代理人應該如何選擇
2021-02-17為什么會出現保險公司的賠款少于車禍事故實際支..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