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逸致人死亡是行為人肇事以后,不履行救助義務而逃-逸,棄被害人于不顧,致使被害人因沒有得到及時救助而死亡。據此概念,顯然將交通事故發生后,被害人當時就被撞死,或者被撞得奄奄一息,即使及時送往醫院,也沒有得到救治的情形排除在外。因為如果被害人當即死亡,或者被撞得奄奄一息,即使予以救治也無法挽救其生命而造成死亡的情形中,其死亡顯然是交通肇事主行為的后果,而不是事后行為人逃-逸所造成的被害人因未能得以及時救治而死亡的結果。換句話說,也就是行為人的逃-逸行為與被害人的死亡結果之間沒有因果關系。該種場合下,排除逃-逸致人死亡的概念的存在。
我國新刑法第133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如何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義,刑法理論上和司法實踐中對此認識不一,刑法理論界對此有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明知被害人不及時搶救會有生命危險而畏罪潛逃,致被害人延緩搶救時機而死亡。
第二種觀點認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事實上發生了二次交通事故:已經發生交通事故后,行為人在逃-逸過程中又發生交通事故,顯然刑法將同種數罪規定了一個法定刑。
第三種觀點認為,“因逃-逸致人死亡”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有證據證明,被害人本來不致于死,卻因肇事者逃-逸未得到及時搶救而死亡;二是肇事者在逃-逸過程中,再次發生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嚴重后果。
逃-逸的含義
逃-逸是指行為人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造成重大事故以后,沒有給予被害人以積極救助,反而逃跑,棄被害人于不顧的行為。行為人交通肇事后逃跑,棄被害人于不顧的目是逃避法律責任與法律追究。逃-逸是一種消極的不作為方式。行為人交通肇事后,本應盡一切努力救助被害人,而且行為人也能夠履行這種救助義務,但行為人卻違背了該義務,因此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結果的發生。因此行為人是以不作為的行為方式造成了危害結果的發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賠償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0判斷產品質量的依據是什么
2020-12-10股權轉讓后的股權比例不變屬于股權變更信息嗎
2020-12-23公司法 注冊資金 抽資
2021-03-03喝多少酒算酒駕 酒駕的危害有哪些
2020-12-21<交通事故篇> 交強險和第三者責任險并存時,發生交通事故該如何賠償?(限江蘇范圍)
2020-12-19女方婚前購買房產婚后男方出資裝修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2021-02-20婚姻自由受兒女贍養要挾怎么辦
2021-02-14同一當事人的兩種違法行為,可以分別立案嗎
2021-01-11傷殘鑒定費用多少
2020-12-10緊急拘留是什么意思
2021-01-04終止的勞務合同保存多久
2021-01-20預抵押登記有優先受償權嗎
2021-01-28房產土地贈與免稅嗎
2021-01-25宜昌市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1-20實習期有沒有最低工資標準
2020-12-04學生實習期受傷是工傷嗎,學生實習期受傷誰來擔責
2021-02-27勞動仲裁兩個被申請人歸哪個管轄
2021-01-15加快發展出口產品責任險的對策
2021-01-02保險公司理賠時會查證件的真假嗎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