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是指違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行為。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根據我國刑法理論,任何一種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即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和犯罪主觀方面,所以,我們仍用犯罪構成的四要件說來闡述交通肇事罪的特征。即交通肇事行為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其唯一判定標準是該罪的犯罪構成。
交通肇事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成。主體不能理解為在上述交通運輸部門工作的一切人員,也不能理解為僅指火車、汽車、電車、船只、航空器等交通工具的駕車人員,而應理解為一切直接從事交通運輸業務和保證交通運輸的人員以及非交通運輸人員。非交通運輸人員違反規章制度,如非司機違章開車,在交通運輸中發生重大事故,造成嚴重后果的,也構成本罪的主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指出,“在偷開汽車中因過失撞死、撞傷他人或者撞壞了車輛,又構成其他罪的,應按交通肇事罪與他罪并罰”這一解釋說明,非交通運輸人員構成交通肇事罪,并不以肇事行為發生在交通運輸過程中為要件。
交通肇事罪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這種過失是指行為人對自己的違章行為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的心理態度而言。行為人在違反規章制度上可能是明知故犯,如酒后駕車、強行超車、超速行駛等,但對自己的違章行為可能發生重大事故,造成嚴重后果,應當預見而因疏忽大意,沒有預見,或者雖已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以致造成了嚴重后果。交通肇事罪的客觀方面為在交通運輸活動中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犯交通肇事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判到15年的占少數)。發生重大事故是指以下幾種情況:
(1)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司機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主要看其是否違反了交通規則。具體細節,請咨詢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過多少日
2021-02-20試用期內企業能否解約
2021-02-11股東代表訴訟中以誰的名義提訴訟
2020-12-01保證金質押是否可以指示交付
2020-11-09輕微剮蹭后逃逸怎么處罰是什么
2020-12-23甲乙雙方簽訂一份修理設備的合同,客體是誰
2020-12-26這些關于欠條,借條,收條的法律常識你必須了解
2021-01-19回避是怎么回事
2020-12-02失蹤多久可以報警立案
2021-01-16離婚訴訟財產分割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怎么辦
2020-11-14網購電腦賬戶激活了還能退嗎
2021-02-28被執行人死亡了可以立案嗎
2020-12-15交通事故財產保全需要擔保嗎
2020-11-13高速事故一般處理多久
2021-03-15房地產企業取得閑置資金利息怎么處理
2021-03-17房屋產權辦理手續是怎樣的
2021-02-10事實勞動關系證人證言可以證明嗎
2021-01-12勞動合同是實習期過后簽的嗎
2020-11-16投保車輛中的免責條款
2021-02-01人身保險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