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提問:
交通肇事者不付搶救費怎么辦?交通肇事者不賠償怎么辦?
律師解答:
一、肇事者不付搶救費怎么辦
交通事故發生后,對傷者的搶救是刻不容緩的。
為了保證傷者及時得到搶救治療,《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五條規定:“醫療機構對交通事故中的受傷人員應當及時搶救,不得因搶救費用未及時支付而拖延救治。
肇事車輛參加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由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支付搶救費用;
搶救費用超過責任限額的,未參加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先行墊付部分或者全部搶救費用,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機構有權向交通事故責任人追償。
如果交通肇事者不愿支付受害人的搶救費,二他的車輛參加了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情況下,根據以上法律規定,可由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支付搶救費用。
如果搶救費用超過了責任限額,就由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先行墊付,然后由基金的管理機關依據謝某的事故責任向他追償。
二、肇事者不賠償怎么辦
先由交警作出責任認定,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經過勘驗、檢查現場的交通事故應當在勘查現場之日起10日內制作交通事故認定書。
對需要進行檢驗、鑒定的,應當在檢驗、鑒定結果確定之日起5日內制作交通事故認定書。對事故認定書不服的,可以在接到事故認定書之日起三日內為向上級交警部門申請復核。
如果事故中有人受傷,建議受害人住院治療;如果有財產損失,建議做財產損失評估。
住院治療終結和定損后,才可以確定具體的賠償數額。賠償數額的確定基于幾個方面,
1、是被害人的年齡及其家庭成員年齡結構;
2、是受害者傷殘等級;
3、是受害人的經常居住地和主要收入來源地;
4、是否繼續治療和康復;
5、對財產損失進行評估等等。
法律問題確實很復雜,而且傷殘等級鑒定標準相當復雜,是以精神的、生理功能的和解剖結構的異常及其導致的生活、工作和社會活動能力不同程度喪失來區分的。
也有很多不可預測的因素,律師的分析不可以作為依據,只有起訴后向法院申請鑒定才能夠作為有效法律賠償依據。
涉及人身損害的不要超過一年的訴訟時效。如果起訴,建議及時采取訴訟財產保全措施。
如果有交強險的,由保險公司在交強險限額內承擔,交強險不足以賠償的部分,再按照事故認定書確定的責任大小承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罰金怎么交
2020-11-30行政訴訟的時效是多久
2021-02-06預抵押能否實現擔保物權
2021-03-21贈與合同可撤銷的情形
2020-12-10法院什么情況下駁回原告的起訴
2021-01-05事故認定書如何要求重新認定
2020-11-28車禍死亡26歲該賠多少錢
2021-02-11幫別人房產抵押貸款有風險嗎
2020-11-20實習期沒有簽合同可以直接離職嗎
2021-03-232020年疫情期間辭退員工的補償是多少
2020-12-25勞動糾紛可以凍結公司基本賬戶嗎
2021-02-18保險公司怎么避免保險糾紛
2021-01-17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注意什么
2020-11-22保險到期了可以推遲多久交
2021-03-20貨車單方事故沒報警保險能賠嗎
2021-02-05撞死流浪漢 保險公司可不理賠第三方責任險?
2020-12-17土地出讓合同書怎么寫
2021-02-02土地轉讓合同
2020-12-12土地流轉合同書范本
2021-01-182020年棚改,房屋拆遷補償怎樣計算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