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放火焚燒財物如何適用緩刑
縱火罪,也稱放火罪,是指違反《刑法》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之規定,故意放火焚燒公私財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
根據刑法第114條、第115條第l款的規定,故意放火,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應當立案。國家林業局、公安部2001年5月9日發布實施的《關于森林和陸生野生動物刑事案件管轄及立案標準》規定,凡故意放火造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火災的都應當立案;過火有林地面2公頃以上為重大案件;過火有林地面積10公頃以上,或者致人重傷、死亡的,為特別重大案件。
對于符合下列情況的使用緩刑:
刑法第七十二條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宣告緩刑。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第七十三條拘役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個月。
有期徒刑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緩刑考驗期限,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第七十四條對于累犯,不適用緩刑。
放火罪該如何認定?
關于放火罪的認定,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一)放火罪與一般放火行為
一般放火行為,是指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為。放火罪與一般放火行為,在客觀上都可能造成輕微的危害結果。因此,它們的根本區別,不在于是否造成輕微的危害結果,而在于前者危害公共安全,后者不危害公共安全。從理論上說,界限不難區分。但在司法實踐中,在處理具體放火案件時,對于某種放火行為是一般放火行為,還是構成放火罪,有時發生意見分歧。
(二)放火罪的既遂與未遂
放火犯通常以燒毀目的物為犯罪目的。但是,判斷放火罪的既遂與未遂,不應以犯罪目的是否達到為標準,而應以行為是否符合本法規定的放火罪的全部構成要件為標準。本法對于放火罪的規定有兩個條文,即本條和第115條。
意外火災,是指由于不預見或者不能抗拒的原因引起火災、危害公共安全的情況,如然山火、雷電、地震以及其他不能預見和抗拒的原因引起的火這種火災的發生,雖然在客觀上造成了損害結果,危害了公共安全,有的還與行為人的行為有關,但行為人主觀上既無故意,又無過失,因此,不構成犯罪。在處理這類案件時,由于有時只看到火災的發生與行為人的行為有關,而忽視了對行為人主觀心理態度的考察、分析,因而在罪與非罪問題上發生分歧。
(三)放火罪與焚燒個人財物
從法律上講,任何人對屬于自己的財產都有處分權。包括將其毀壞,使其失去使用價值或者價值。但是,這種權利的性質是以不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的利益為前提的。只要不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的利益,放火燒自己的財物,就屬于處分個人所有財產的范疇,不構成放火罪。反之,構成放火罪。
(四)一罪和數罪
行為人在實施殺人、強奸等犯罪后用放火的方法焚毀罪跡的,應區分不同情況處理。如果行為人消滅罪跡的放火行為不足以危及公共安全的,按所犯的罪從重處罰,不另以放火罪實行數罪并罰;如果行為人消滅罪跡的放火行為是足以危及公共安全的,則應另以放火罪與前行為構成的犯罪實罪并罰。
(五)放火罪與故意傷害罪
如果人以放火為手段殺害或傷害特定的人,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只能構成故意殺人罪或故意傷害罪;如果行為人雖以放火為手段殺傷特定的人,但同時可能造成火災危害公共安全的,應以放火罪論處。
并不是所有故意放火焚燒財物的犯罪嫌疑人都能夠適用緩刑,具體是否適用緩刑還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進一步的確定區分。故意放火焚燒財物適用緩刑當事人如何去爭取緩刑或是要求緩刑條件等,這時可以來律霸網找律師幫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管轄權異議申請書(遺產繼承)
2021-03-16企業公告范圍有哪些
2020-11-17公司股份的隱匿、轉移五個類別
2021-03-24如何尋求知識產權的司法救濟
2021-02-28涉黑能取保候審嗎
2020-12-03贍養費包括哪些費用,贍養費如何計算
2021-02-28下落不明三年的人已被宣告死亡了嗎
2021-01-02給別人擔保銀行凍結賬戶怎么辦
2021-02-02設立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營運資金額有限制嗎
2021-03-13第三方合同是什么意思
2021-03-17普通員工簽勞動合同注意什么
2021-02-21在哪些情況下勞動合同可以終止呢
2021-02-08滿半年漲工資包括實習期嗎,
2021-01-25因罷工飛機航班取消轉機一天怎么賠償
2021-02-20如實告知義務對保險合同效力的影響
2020-11-22比較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擔保合同
2020-12-10韶關山洪致3人失蹤1人死亡,有沒有保障自然災害的保險
2021-03-23保險合同電子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03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有哪些
2020-11-24保險合同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