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人格調查制度,又稱判前的調查,是指為了在刑事程序上對每個犯罪人都能選擇恰當的處理方法,使法院能在判決前的審理中,對被告的素質和所在環境作出科學的分析而制定的制度。人格調查應包括以下內容:
1、犯罪與違法行為的調查。主要是調查犯罪分子的犯罪與違法經歷。
2、社會調查。包括以下內容:一是了解罪犯家庭、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情況,監護人的住址、職業、資產、健康情況,父母的個性與和睦情況等;二是犯罪分子學歷、學習成績、嗜好,對學校老師的態度,退學理由及升學愿望等情況;三是居住地和近鄰的環境,近鄰對犯罪分子的信任,以及被告人過去和現在的交友的情況;四是就業歷史、出勤狀況、工作成績,對工作抱有的希望與態度、與同事的關系等情況;五是被告人過去與現在的經濟狀況情況;六是被告人的道德品質、宗教信仰、娛樂、習慣、興趣等情況;七是婚姻情況等。
3、調查確認。對罪犯適用緩刑時,在判決前,法院還應當征求罪犯所在單位或基層組織等方面的意見。調查人員經過的訪問犯罪分子的家庭、單位、近鄰等方法,確認調查的真實性。但法院征求單位的意見,是為了落實監改工作。但需要指出的是,法院只是征求單位的意見,不是必須聽信單位的意見,對罪犯所在單位的意見,法院一要征求,二要分析,不可偏聽偏信。因為對于單位要求對罪犯適用緩刑的,有的是真正出于挽救的目的,全面看待被告人,客觀地提出建議;有的是出于人情人際關系,受被告人親屬、朋友之托,代為求情;有的是出于小團體利益,認為被告人是能人,能為單位生財;更有甚者,有的是領導出于本身不廉潔,怕把被告人推向絕境自己受牽扯。因此,法院既要征求單位的意見,又要綜合地加以分析,不能唯單位意見是從,那種把單位是否愿意接收作為能否適能緩刑的做法,實際上把緩刑的裁決權交給了單位,這是不恰當的,也有失獨立審判的原則。以上三方面的調查,形成被告人的人格調查表,作為對被告人是否適用緩刑的依據之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大棚拆遷補償不合理怎么辦
2020-12-08發律師函能解除合同嗎
2021-03-09企業融資方式怎么規定
2020-12-19偽造人事檔案如何處罰
2021-03-17房產證影印件能做抵押物嗎
2020-11-21主合同與擔保合同之間的效力是什么關系
2021-01-14淺談美容手術醫療糾紛及其防范
2020-12-11合同未履行多長時間可以確認無效
2021-03-10證據保全去哪申請
2021-03-21工會委員能否無故解除合同
2021-02-14請假扣多少工資
2020-11-20超過60歲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2-10實習協議期是多久
2021-03-18公司裁員如何爭取賠償
2021-02-12上下班途中騎電動車自行摔倒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1-27勞動爭議一審結束仲裁還有效力嗎
2021-02-10工傷申請應該歸哪個仲裁委管轄
2020-12-10訂立保險合同主體的要求
2021-02-11保險公司變更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1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之間有哪些不同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