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些年改革的確讓農民受益了!
改革一定是做對了什么,實行“大包干”、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取消農業稅、實行農業補貼,都是為了增加農民的物質利益。如果說農民不是改革的受益者,這明顯不夠客觀。
2、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你懂了嗎?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維護農民生產要素權益,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
賦予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權利
(1)農村土地收益分配現狀概況-----農民就是打工仔
農地收益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農業生產收益(種糧食蔬菜等能賣的錢),另一方面是土地增值收益。
農民在農地上從事農業生產所得(“集體所有、集體使用”產生的收益是生產經營收益)歸農民。
土地因改變用途而產生的增值收益,農民只能喝湯(基本跟農民無關,約分的5%左右)。
這種二貨的制度安排,好的方面是加快促進了工業化發展,但也帶來農民土地財產權利受損、征地拆遷矛盾頻發等嚴重問題。
(2)將來怎么改?
途徑一:打破國家征收這個緊箍咒
土地管理法,并沒有明確公共利益的具體含義,就把解釋權給了政府,但政府恰恰又是征地的最大收益者,于是乎,公共利益被無限擴大,阿貓阿狗的都裝進了公共利益的框。因此,新版土地管理法,比如會明確公共利益范圍,從而使得縮小政府那只閑不住的掙錢金手。
其次,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這就打破的農地用途改變只有走國家征收這個自古華山一條路的現狀。當然,這個依然是有三個限制:符合規劃、符合用途管制、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這個改變意味著,農民可以繞過政府而直接跟開發商談判,省去了一個二道販子,從而使得農民工具有更大的話語權。
途徑二:調整不合理的補償機制(原話是完善補償機制)。首先肯定不能按原用途補償了,按原用途補償,最高不超過30倍。按這個標準,征農民一畝地僅補償2-3萬元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太廉價)。考慮讓農民參與土地收益分配,比如給農民預留部分安置用地,區段征收等新途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賠償委員會的組成
2021-01-15抄襲侵犯了出版商什么權利
2021-02-10保管人承擔賠償責任條件有哪些
2020-12-15小孩在商場受傷怎么理賠,有哪些相關規定
2021-01-05個人侵占集體土地該如何處罰
2020-12-29一線城市樓市退燒,2020北京房產最新政策
2021-02-18勞務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30事實勞動關系屬于勞動關系嗎
2021-03-21夏季勞動保護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31家庭財產保險中的分攤條款
2020-11-08解除保險合同的手續及風險
2021-01-24什么是比例賠付
2021-03-10去交警隊處理事故要叫保險公司的人嗎
2021-02-15傷者死亡駕駛員駛離現場全責保險公司怎么賠付
2021-01-16辦理機動車理賠注意什么
2021-03-19哪些情形不適用快速理賠
2020-11-16怎么走出車險理賠誤區
2020-11-22車被撞了對方逃逸理賠多少錢
2020-12-25保險經紀公司存在的違法行為有哪些
2020-11-12分紅保險的特點與分配方式分別是什么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