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征地公告發布后還能想辦法多拿補償嗎?
不可以。拆遷(征收)公告一發布,大家最先想到的問題往往只有兩個,第一個是,政府會不會想辦法克扣自己家的補償款;第二個是,自己現在能做些什么來提高能得到的補償,比如翻蓋房子、重新裝修等等,有些“聰明人”甚至想出離婚分戶或結婚加“人頭”的方法,試圖為提高拆遷補償加碼。
二、那么這些提高拆遷補償的招數真的那么靈嗎?
首先,《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十六條第一款中有明確規定,房屋征收范圍確定后,不得在房屋征收范圍內實施新建、擴建、改建房屋和改變房屋用途等不當增加補償費用的行為。
涉及集體土地房屋征收時,相關規定散見于地方規定,以北京為例,《北京市集體土地房屋拆遷管理辦法》第8條的規定,用地單位取得征地或者占地批準文件后,可以向區、縣國土房管局申請在用地范圍內暫停辦理下列事項:(1)新批宅基地和其他建設用地;(2)審批新建、改建、擴建房屋;(3)辦理入戶和分戶,但因婚姻、出生、回國、軍人退伍轉業、經批準由外省市投靠直系親屬、刑滿釋放和解除勞動教養等原因必須入戶、分戶的除外;(4)核發工商營業執照;(5)房屋、土地租賃;(6)改變房屋、土地用途。
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無論是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還是集體土地房屋征收,一經公告后,在確認的征收范圍內的房屋即不允許再進行新建、改建、擴建或改變房屋用途等行為,公告發布后新建、改建、擴建的部分會被認定為違法建筑。
其次,《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十六條第一款最后明確:違反規定實施的,不予補償。《北京市集體土地房屋拆遷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也有明確規定:拆除違法建筑和超過批準期限的臨時建筑不予補償。
也就是說,即使被拆遷人在公告發布后仍舊“頂風作案”,偷偷施工新建、改建或改變房屋用途,依法也不可能通過這種方式提高自己的拆遷補償,反而需要自行承擔投入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得不償失。
最后,拆遷(征收)公告發布后如果征收工作停擺,那么劃定的征收范圍內的被征收人就永遠不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從事以上法律法規禁止從事的行為了嗎?
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房屋征收部門應當將前款所列事項書面通知有關部門暫停辦理相關手續。暫停辦理相關手續的書面通知應當載明暫停期限。暫停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
《北京市集體土地房屋拆遷管理辦法》 區、縣國土房管局核準用地單位的申請后,應當就前款所列事項書面通知有關部門暫停辦理 相關手續,并在用地范圍內予以公告。通知和公告應當載明拆遷范圍、暫停辦理事項和暫停 期限。暫停期限自公告之日起算,最長不超過1年。用地單位確需延長暫停期限的,應當報 經區、縣國土房管局批準,延長的期限不超過半年。暫停期限內,擅自辦理本條第一款所列事項的,房屋拆遷時不予認定。
由以上規定可以明確,通常情況下,暫停辦理以上事項的暫停期限通常為一年,在該期限內被拆遷人進行以上行為的,房屋拆遷時將無法被認可,也不能得到相應的補償;超過暫停期限且沒有依法經批準延長期限的,被拆遷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當然,為了保險起見,我們建議被拆遷人提前咨詢專業拆遷律師具體確認。
征收(拆遷/征地)公告發布后,被拆遷人還能通過給房子或戶口“增值”的方式來提高拆遷補償嗎?我們應該明確,這樣是不可取的,也是基本無法實現的。通常情況下這樣做只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但征收補償給多給少并不是只能聽任征收方做主。被拆遷人確實認為對方給出的補償條件過低,無法滿足自己和家人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居住條件有保障的基本需求的,可以通過談判和多種法律途徑來爭取提高自己的拆遷補償,大量實際案例證明,被征收人通過法律手段合理合法地大幅提高自己的拆遷補償完全是可預期的。
在這里奉勸大家一下,不要總想著歪門邪道的辦法,在中國有句古話說,該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留也留不住。征地補償會按照居民被征收土地的面積計算,國家征收土地的補償,會讓公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所以大家也不用擔心。
農村房屋拆遷補償的方式有哪些
簽5年勞動合同辭職是否有補償
經濟補償金要不要算上加班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安全事故罪與他罪區別
2021-01-09什么是專利優先權
2021-02-05拆遷公司強拆是否構成犯罪
2021-01-21民事訴訟怎么自己抗訴
2020-11-11如何解除收養關系
2020-12-15房屋土地轉讓違約金怎么算
2020-12-08想領結婚證父母不給戶口本怎么辦
2020-12-09同居期間 共有房產如何分割
2020-12-29單位違約怎么解除合同
2021-03-19租房中介費怎么收,每個地方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22何為房地產估價
2020-11-20勞動合同與勞動合同的認定
2021-01-08單方面辭職勞動合同書是否可以違約
2021-03-25被收購公司孕婦員工怎么辦
2020-11-23用人單位能否隨意調崗
2021-02-01企業退休養老金相關規定是什么
2020-11-09法律是如何規定勞動爭議仲裁管轄的
2020-12-16只因遲延理賠 多付5.5萬
2021-03-05撞死親人能否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0-11-28輕傷后精神損失怎么理賠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