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現有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受經濟利益的驅動,競爭行為短期化
由于受利益的內在驅動,不法競爭者就選擇短期化競爭行為,為謀求短期利益而犧牲長遠利益。對個體而言,從不正當競爭往往更容易獲得利益。因此,獲取最大利潤的沖動是不正當競爭行為產生的內在根源。
(二)市場機制不健全、市場體系不完善
經濟發展迅速,可是許多市場行為規則嚴重滯后,這就在客觀上為許多不正當競爭行為提供了便利條件。市場作用的充分發揮,離不開完善的市場體系、合理的市場結構、通暢的市場機制。
(三)市場引力與市場容量的矛盾加劇
初期市場引力巨大,誘使過多經營企業進入,而當期市場容量狹小導致市場供需失衡,這是導致競爭混亂的根本原因之一。
(四)許多競爭者缺乏正確的競爭意識
一部分經營者沒能隨經濟發展而相應地提高道德素質和遵紀守法的觀念,急功近利的心理帶來公平競爭意識的缺失、商業道德的淪喪,在行為上引發了一系列消極后果。
(五)企業競爭觀念落后
由于長期以來的計劃經濟模式,我國的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競爭觀念十分落后,加之目前產業結構失衡,為數眾多的企業在同一行業、層次、時間和地區過度競爭,從而引發不正當競爭行為。運用市場競爭本無固定之規定,各種競爭手段都可以帶來機會和利益,這就要求經營者學會根據自身的實際結合客觀環境的變化,靈活、巧妙地綜合運用多種競爭手段開展競爭。
(六)法律規定不完善
現行法律過于規定原則,還停留在一種“宣言”或“綱領”的層次上,未能準確地規定,缺乏可操作性。各種法律法規中一些重要概念含義不一致,缺乏系統性和統一性,造成了理解上的混亂和困難。立法本身的滯后性也導致一定時期內“法律缺位”。
(七)執法不公
執法不公使得不正當競爭在部分地區、行業愈演愈烈。執法不公后果嚴重。首先,它構成對守法主體的不公。執法過程一旦偏離了公平、公正的軌道,就無法實現甚至背離立法的宗旨,勢必導致守法主體心理失衡,進而成其所信賴的價值標準的扭曲,最終使守法主體不得不演化為違法主體。其次,它在地區、部門之間人為地筑起不合理的法律屏障,對身處其中的不同競爭主體來說,就會成為不正當競爭的重要誘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糾紛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2020-11-12收購一家公司需要變更章程嗎
2021-03-07婚前協議內容包括房產共有嗎
2021-03-25公司工會設立獨立賬戶需要什么條件
2021-01-26擔保人免除法律責任的條件有哪些
2021-03-10找車拉貨算雇傭關系嗎
2021-01-09房屋中介費收取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6勞動合同可以自由約定條款不,以約定哪些條款
2020-11-25試用期的時間是多久
2021-03-03勞務合同根據什么法律
2021-01-25調解委員會調解時間和次數有限制嗎,有什么作用
2021-02-01保證保險合同糾紛能否先訴保險人
2021-01-30本案被保險人身故保險公司應否賠付
2020-11-21客戶患重疾去世 民生人壽及時理賠
2020-11-12哪些事故車輛可以申請報廢找保險賠償
2021-01-23第三者責任保險的成立要件
2021-02-17綿陽居民保險報銷比例
2020-11-28保險合同名字錯了怎么辦
2021-02-22什么是保險顧問和核心競爭力
2020-12-19保險經紀人的資格條件有哪些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