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犯罪主體
犯罪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自然人和單位。自然人主體是指達到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單位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行為并依法應負刑事責任的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團體。
犯罪主體包括自然人與單位
自然主體
自然人主體是指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某些犯罪除了要求行為人具有這兩個條件外,還必須具有特殊身份。
年齡
行為人應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的年齡。據(jù)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狀況、文化教育發(fā)展水平、智力發(fā)展程度將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為三個階段:
1、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負刑事責任,為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
2、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這是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即處于這一年齡段的人只對部分嚴重犯罪負刑事責任。
3、不滿14周歲,無論實施何種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
4、75周歲以上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不滿16周歲,而不予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監(jiān)護人加以管教,必要時可由政府收容教養(yǎng)。以上規(guī)定體現(xiàn)對青少年犯罪是以教育為主的精神。
單位主體
單位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行為并依法應負刑事責任的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團體。單位這個概念比法人更為廣泛,除法人以外還包括非法人團體。雖然單位一詞在以往我國社會生活中曾經(jīng)被廣泛使用,甚至是一個使用率極高的用語,但嚴格地說它不是一個法律用語。也就是說,單位一詞并無確切的法律涵義。根據(jù)刑法第30條之規(guī)定,單位犯罪這一概念中的單位,是指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團體,這也就是單位犯罪的主體。
因此,從上文的介紹中可以看出犯罪主體包括自然人與單位,我國相關的法律也是有這方面的明確規(guī)定。在實際中,如果遇到有犯罪分子要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大家對于這個問題還有什么疑惑,我們有專業(yè)刑事辯護律師為您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時未予分割的房產(chǎn),復婚后該如何認定?
2021-03-03同一當事人的兩種違法行為,可以分別立案嗎
2021-01-11協(xié)商解約不成怎么處理
2020-11-28新房子剛買就賣有稅嗎
2021-01-01勞動者被裁員是怎么賠償?shù)?/p> 2021-03-21
交通事故理賠期限是怎么算的
2021-02-20人壽保險無效的情形有哪些,人壽保險索賠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0投資型保險與傳統(tǒng)保險的區(qū)別
2021-01-29飛機延誤多少時間賠償
2021-02-21家庭財產(chǎn)保險不承保的財產(chǎn)有哪些
2021-03-22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案民事判決書怎么寫
2020-11-20撞死人保險公司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24無證駕駛車輛肇事,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2-19交通保險理賠誤區(qū)有哪些
2020-11-22本案的保險理賠金是否適用損益相抵原則?
2021-03-23承包合同書怎么寫
2021-02-01農村承包荒山的優(yōu)惠政策是什么
2020-12-03承包的土地可以領取糧補嗎
2021-01-05劃撥土地與出讓土地可以辦證嗎
2020-12-10出讓土地贈與他人流程是什么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