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闖紅燈是一種十分危險的行為,同時在我國也屬于交通違章行為當中的一種。實踐中,因為當事人闖紅燈的行為而發生車禍的情況不在少數,那么此時該如何對事故責任進行劃分呢?律霸小編將在下文中為您介紹。
一、闖紅燈出車禍責任劃分
(一)公安機關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應當根據當事人的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的因果關系,以及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認定當事人的交通事故責任。
(二)無法查明交通事故原因,按下列規定認定事故責任:
1、當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
2、當事人一方有條件報案而未報案或者未及時報案,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
3、當事人各方有條件報案而均未報案或者未及時報案,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同等責任;但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的,機動車一方應當負主要責任,非機動車、行人一方負次要責任。
(三)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完畢后,應當制作責任認定書,并按規定宣布和送達當事人。
交通事故責任重新認定當事人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不服的,應在接到責任認定書后十五日內,向上一級公安交通管 理機關書面申請交通事故責任重新認定。申請交通事故責任重新認定的,應攜帶《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決定書》原件,并提出書面申請或填寫申請表。上一級公安機關應在接到重新認定申請書后三十日內做出維持、變更或者撤銷的決定,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責任重新認定決定書》,并告知當事人享有的權利。
二、闖紅燈處罰的依據是什么
適用的法律法規
闖紅燈違法行為是依據代碼為1302的機動車不按交通信號燈規定通行的 道路交通法第38條第1種行為、第90條,《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第 38、40、41、42、43條
第三十八條
機動車信號燈和非機動車信號燈表示:
(一)綠燈亮時,準許車輛通行,但轉彎的車輛不得妨礙被放行的直行車輛、行人通行;
(二)黃燈亮時,已越過停止線的車輛可以繼續通行;
(三)紅燈亮時,禁止車輛通行。
在未設置非機動車信號燈和人行橫道信號燈的路口,非機動車和行人應當按照機動車信號燈的表示通行。
紅燈亮時,右轉彎的車輛在不妨礙被放行的車輛、行人通行的情況下,可以通行。[3]
第三十九條
人行橫道信號燈表示:
(一)綠燈亮時,準許行人通過人行橫道;
(二)紅燈亮時,禁止行人進入人行橫道,但是已經進入人行橫道的,可以繼續通過或者在道路中心線處停留等候。
第四十條
車道信號燈表示:
(一)綠色箭頭燈亮時,準許本車道車輛按指示方向通行;
(二)紅色叉形燈或者箭頭燈亮時,禁止本車道車輛通行。
第四十三條
道路與鐵路平面交叉道口有兩個紅燈交替閃爍或者一個紅燈亮時,表示禁止車輛、行人通行;紅燈熄滅時,表示允許車輛、行人通行。
駕駛機動車行經無交通信號燈控制的人行橫道,未減速行駛的,處兩百元罰款;遇行人正在通過時未停車避讓的,處五百元罰款。發生輕微交通事故不執行“快處快賠”,以至于造成交通阻塞的,處五百元罰款。
此次立法中各方意見爭議最大的沖紅燈罰款,最終定格在五百元,但一年內三次以上的,第三次起每次罰一千元;五次以上的,除罰款外每次扣駕駛證三個月。
另外,在快速路、高速路上若有下列四種情況也要被罰五百元:逆行或者倒退行駛的;遇緊急情況臨時停車未按規定設置警示標志的;非緊急情況時在應急車道、路肩行駛的;正常情況下低于規定的最低時速行駛的。一年內五次以上者每次扣證三個月。
根據以上介紹,我們知道交警部門在對交通事故責任進行劃分的時候是根據當事人的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的因果關系,以及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認定當事人的交通事故責任。以上就是律霸小編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整理出來的內容,希望可以為您提供一些幫助。
怎么處理闖紅燈行為
行人闖紅燈被撞死誰的責任
闖紅燈如何界定,誤闖紅燈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介簽署的二手房買賣合同范本
2021-01-12什么是中國委托公證人公證文書
2021-02-11未達法定年齡的婚姻的效力如何
2021-01-16民事訴訟主管的標準及范圍是什么
2021-02-25賣房人如何簽訂售房合同
2020-11-26關于建設工程糾紛的相關法律規定
2021-03-24顧客在商場購物時摔傷怎么辦,誰負責
2020-12-23實習期間受傷是否屬于工傷
2020-11-10再保險合同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2-04人身保險的概念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24已獲肇事者賠償,能否再要保險公司理賠?
2020-12-10承運人故意違約保險公司需要賠償嗎
2021-03-19拒賠出具什么單據
2021-02-17被忽悠買了保險如何維權
2020-11-20保險公司
2020-12-18單方面解除土地承包合同有效嗎
2021-03-14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哪些權利
2021-03-01法律對于土地承包權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7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的,該土地上的建筑物等是否一并處分
2020-12-14土地轉讓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