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請臨時工,屬于雇傭關系,如果發生傷害,不是工傷。工傷的前提是勞動關系。
依據〈最高法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的司法解釋〉第十一條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雇主承擔賠償責任。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因此,如果雇員不是故意的或重大過失,應由雇主承擔全部責任。
雇工傷殘等級的確定,如果當事人委托時明確提出按照《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準進行鑒定的,必須提交勞動行政部門出具的《工傷(亡)職工認定通知書》或者《工傷(亡)職工證明書》。未經勞動行政部門工傷認定,當事人要求按照《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準》進行鑒定,司法鑒定機構不應受理,這樣可以減少當事人訴累。
相關知識:
勞動者在工作或視同工作過程中因操作不當或其它原因造成了對人身的侵害,為了鑒定該侵害的主體而對過程進行的定性的行為。根據我國的相關規定,一般由勞動行政部門來確認。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后舊傷復發的。
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第十六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因犯罪或者違反治安管理傷亡的;
(二)醉酒導致傷亡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占他人車位犯法嗎
2021-03-21企業開除員工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19交通事故新規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20行政處罰下達多長時間需交罰款
2021-03-26關于子女探視權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9婚姻自由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29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需要設立監事會嗎
2021-01-16學生在外面玩水死亡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13勞動合同糾紛被告是否要反訴
2020-12-13調崗多久后可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04同行業財務崗位有競業限制嗎
2020-12-29公司降職降薪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3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10法律對產品責任的賠償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1產品責任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5批單不屬于格式條款
2021-01-11跳槽去另一個公司保險基數怎么算
2020-12-20酒后駕車致人死亡 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24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的,公告日期是多久
2021-03-17超速行駛發生事故保險公司為什么不全賠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