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定交通肇事后自首
交通事故發生后,行為人本人主動報警或委托他人報警,未離開現場,如實供述犯罪事實的,構成自首。行為人已經知道他人報警而主動停留在現場等候處理,如實供述犯罪事實的,可以自首論。行為人因救護被害人而沒有及時報警,在公安民警到達事故現場或醫院后,自動如實供述交通肇事基本事實,接受司法機關處理的,可以自首論。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人主動或委托他人向司法機關或者其他相關部門投案,如實供述犯罪事實的,構成自首。但此種情況下對自首的認定,不影響對行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認定。
人民法院認定行為人構成自首后,應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的相關規定,對其決定是否從輕、減輕處罰及其幅度大小。
交通肇事罪構成要件
(1)行為人的交通肇事行為必須達到“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程度,這是認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和基礎。如果行為人沒有造成上述嚴重后果而逃逸的,則不應認定該行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僅能作為治安處罰的從重情節考慮。
(2)行為人在逃逸時必須明知自己的行為導致了交通事故的發生,這是行為人的主觀認知因素。如果行為人沒有意識到交通事故的發生而離開現場,則不能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只能認定其構成一般交通肇事罪。需要強調的是,筆者所說的“明知”,是指行為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如果行為人“應當知道”自己的行為造成交通事故而裝作不知道,逃離事故現場的,仍應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3)逃逸的目的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這是認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一個重要因素。
實踐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數人是因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親友及其他圍觀群眾的毆打而逃跑,這些人往往在逃離現場后,很快通過報告領導或報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處理。顯然,這些人的主觀惡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認定時加以區分,以保證準確適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縱。當然,行為人出于正當目的逃離現場后,必須及時向有關機關報案,接受法律處理,否則,如果行為人一逃便杳無音信,仍應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4)行為人的逃逸行為不應僅限于“逃離事故現場”。
我國刑法規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并不是單指的當場逃逸,也包括事后逃逸,關鍵是看行為人的主觀目的與社會危害性,交通肇事后,雖及時將被害人送往醫院搶救,但在之后卻畏罪逃跑的仍應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交通事故肇事者在發生車禍的時候應當及時將受傷者送往醫院。如果在交通肇事之后具有逃跑行為的,耶應該接收更為嚴厲的懲罰。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故意傷人立案后要怎么處理
2020-11-22不交答辯書法院能繼續審理案件嗎
2020-12-22未成年人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財產嗎?
2020-12-23申請注冊三維標志商標有哪些限制條件
2021-03-05新三板定增對象
2020-12-16如何理解人民調解的尊重當事人權利原則是什么
2021-01-24剛出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1-02-14合同法關于單方終止合同的條件
2020-11-13集資房再上市要滿足五年嗎
2020-12-31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都有什么條件
2021-03-12河南技校女生實習期間汞中毒賠償調解結案
2021-01-13公司裁員賠償有封頂嗎
2021-03-04哪些情況下勞動爭議不得仲裁
2021-02-02法院可以強制執行人壽保險保費嗎
2021-01-02意外保險一年多少錢
2021-01-01怎樣選擇交通意外險
2020-12-17什么是旅行社責任險條款
2021-02-13中國保監會有權處罰外資保險公司嗎
2020-11-11100萬三者險撞死人賠多少
2020-11-30工程質量保險代替巨額賠償嗎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