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法律規定什么指偷稅漏稅?
偷稅是納稅人故意違反稅收法規,采用欺騙、隱瞞等方式逃避納稅的違法行為。如為了少繳納或不繳納應納稅款。有意少報、瞞報應稅項目、銷售收入和經營利潤;有意虛增成本、亂攤費用,縮小應稅所得額;轉移財產、收入和利潤;偽造、涂改、銷毀帳冊票據或記賬憑證等。偷稅損害了國家利益,觸犯了國家法律,情節嚴重的構成偷稅罪,屬于破壞社會義經濟秩序罪的一種,對構成偷稅罪的要依法懲處。
漏稅是納稅人因無意識而發生的漏繳或少繳稅款的違章行為。如由于不了解、不熟悉稅法規定和財務制度,或因工作粗心大意,錯用稅率,漏報應稅項目,少計應稅數量、銷售金額和經營利潤等。漏稅行為雖屬無意,但已構成違章,按照《稅收征收管理暫行條例》規定,稅務機關應限定漏稅者如期補繳所漏稅款;逾期未繳者,應從漏稅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金。
二、偷稅漏稅的處罰
《刑法》第201條規定: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偷稅抗稅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三款規定:“實施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行為,偷稅數額在五萬元以下,納稅人或者扣繳義務人在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以前已經足額補繳應納稅款和滯納金,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
偷稅漏稅的行為,必須是對社會市場經濟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對于相關情況的處理和認定,應當由司法機關根據偷稅漏稅的犯罪事實來進行調查取證和判決處理,具體情況應當基于實際的偷稅漏稅行為而定,避免法律適用錯誤的情況發生。
偷稅漏稅企業所得稅的處罰是什么?
一般納稅人偷稅漏稅責任人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偷稅漏稅多少構成犯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注冊資金可以更改嗎
2021-02-02強制執行公證保證人能否作為被執行人
2020-12-05地役權有哪些特征有哪些
2021-02-11非機動車違章怎么處罰
2021-02-27精神暴力是否納入家暴的范疇
2021-01-23出軌生子財產怎么處理
2021-03-03車輛財產損失民事起訴狀
2020-11-24治安管理處罰的種類
2020-12-03交通事故簽了責任書多久賠償
2020-11-23財產損失多少才能立案
2020-12-21居間合同的報酬有限制嗎
2020-11-27人事代理
2020-12-27提前退休工種有哪幾種
2020-12-22團體意外險條款內容有哪些
2020-11-23交通工具意外險的保險條款有哪些
2021-01-26飛機延誤賠償在哪領
2021-03-16簽訂房屋保險合同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0-11-23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時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2021-02-09保險合同糾紛的產生是保險案件訴訟的前提
2020-11-21學生住院保險理賠嗎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