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境侵權訴訟時效計算規定是什么?
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 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我國的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訴訟時效適用特殊規定,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并經及時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環境污染損害的,免予承擔責任。
二、環境侵權的性質是什么?
(一)環境侵權的客體
環境權作為一項基本人權,是由生存權發展起來的一項新型權利,環境權不是公民個人對其擇住環境的占有、使用、處分權,因而,不是財產權。環境權也不是要求他人不直接侵害公民生命健康的權利,因而也不是人格權。環境權始終以環境作為權利媒體,要求實現人類價值觀的徹底轉換,是建立在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相互尊重的新型權利。
(二)環境侵權的主體
有的學者在概念中明確環境侵權的主體是行為人;有的直接以公民、法人冠之;有的則沒有指出侵權主體。侵權主體應當明確:即公民、法人、其它組織或國家。
(三)環境侵權的受害主體的問題
受害主體可以理解為公民法人,并且僅指當代人,那么,在當今時代,國家是否可以作為環境污染案件的受害主體,是否具備原告資格。近年來,我國已經出現多起海洋環境污染的損害賠償案件,與其他民事案件不同,其原告都主要由政府相關主管部門代表國家和受污染損害單位與個人一起向污染者提出損害賠償要求。國家作為環境污染案件原告的法律依據主要是1999年修改的《海洋環境保護法》第九十條第二款:“對破壞海洋生態、海洋水產資源、海洋保護區,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的,由依照本法規定行使海洋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代表國家對責任者提出損害賠償要求。”
我們國家對環境方面的問題是非常的重視的,一旦在環境方面發生侵權損害糾紛,可以到法院進行訴訟,但是仍然需要關注訴訟方面的時效問題,實際上也就是三年時間,需要予以重視。
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處理中注意什么問題
環境污染損害評估報告具有什么作用?
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訴訟的有效期是多少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方實施家暴或虐待,離婚時需要承擔哪些賠償
2020-12-09補充協議主體與主合同主體要一致嗎
2020-12-07強制執行公證保證人能否作為被執行人
2020-12-05車禍導致他人父母死亡應該賠多少錢
2021-02-26工傷醫療待遇是什么
2021-02-06辭退也要簽字嗎
2021-03-15房產中介費支付可能引起的糾紛有哪些
2021-03-14保密協議沒有保密費合法嗎
2021-01-18純勞務分包給自然人合法嗎
2021-02-28用人單位調動工作地點,勞動者有權拒絕嗎
2021-02-26離婚訴訟中,以夫妻一方為被保險人的人壽保險應如何分割
2021-01-21意外傷害保險制度有什么規定
2021-03-21產品責任糾紛如何進行歸責
2020-11-27借車給別人出了事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15因洪水車被泡能走保險嗎
2021-02-21拆遷補償標準是“國家標準”還是“當地標準”
2021-03-172020年最新的農村拆遷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14商住房拆遷補償標準
2021-02-15農村房屋拆遷需要注意什么
2021-01-12農村違建拆除程序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