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遺產糾紛訴訟時效期幾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
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二、遺產繼承糾紛應該怎么起訴?
1、準備好民事訴訟狀。
2、到具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并提交相關的證據材料。
3、按照人民法院的通知準時出席參與訴訟活動。
4、若不服一審判決或裁定,應在接到判決書后15天內或接到裁定書后10天內向原審人民法院或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并遞交上訴狀。
三、遺產繼承糾紛的起訴狀怎么寫?
1、標題。單列一行在正中寫“民事起訴狀”或“民事訴狀”。
2、訴訟參與人身份等基本情況。如原告是公民的,寫明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籍貫、職業、工作單位和住址。如果原告是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則需寫明法定代理人的姓名,以及與原告的關系。原告如是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的,原告寫單位名稱、地址。次一行寫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職務,法定代表人應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原告不論是公民或者法人,如有委托代理人的,在原告的下一項還要寫明委托代理人的姓名、職務以及與原告的關系。被告欄的事項與寫法與原告欄的事項和寫法相同。
3、訴訟請求。這一部分主要寫明請求人民法院依法解決原告一方要求的有關民事權益爭議的具體問題。如要求損害賠償、債務清償、履行合同、產權歸還等。訴訟請求應寫得明確、具體、簡明扼要。
4、事實和理由。這一部分是民事訴狀的 正文和核心部分,是請求人民法院裁決當事人之間權益糾紛和爭議的重要根據。一般是先寫事實,后寫理由。事實部分,主要是寫明被告侵權行為的具體事實或當事人雙方權益爭執的具體內容,以及被告人所應承擔的責任。包括發生爭執的時間、地點、原因、情節和事實經過都應具體寫明,其中,應著重寫清楚被告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和應承擔的責任以及雙方當事人爭執的焦點和實質性分歧。事實寫清楚以后,提供充分的人證、物證、書證及其它足以證明原告起訴有理的證據。理由部分,就是根據事實和證據,寫明認定被告侵權或違法行為的性質和所造成的后果及應承擔的責任;同時寫明提出請求的政策和法律依據,但必須注意援引法律應準確、適當。
5、訴狀所遞交的人民法院名稱。可以這樣寫:“為此,特向你院起訴,請依法判決!此致××××人民法院”。
6、具狀人簽名或者蓋章,并注明提交訴狀的年月日。
7、附項。應依次寫明本訴狀副本的份數;書證、物證的名稱、件數;證人的姓名和住址。 年 月 日
綜上所述,關于遺產糾紛的時效問題,得當事人自己根據實際情況分析,不過,訴訟時效是督促當事人在法定時間內維護個人合法權益的,但實際上從發現繼承權受到侵犯以后,越早處理也越有利于證據上的收集。
遺囑繼承遺產多少年失效?
遺產繼承糾紛怎么解決
如何辦理遺產繼承公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張俊楠,遼寧天同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專業畢業,以409分成績通過國家司法考試(本溪市第一名)持有律師執業證,中級經濟師,基金從業資格證書。工作認真負責,法學理論功底扎實,思維嚴謹周密,工作期間,代理大量重大疑難民商事訴訟案件,為中國信達遼寧分公司、沈陽華晨專用車有限公司、遼陽志誠房地產有限公司、天津中石化中海船舶燃料有限公司、龍電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交融國際化工有限公司、云南文山高田三七種植有限公司提供訴訟爭議解決服務。還曾作為主要牽頭人承辦某國有企業債務風險化解項目(項目進行中),該項目涉及前期盡調,后期訴訟的全流程風險化解作業,涉及爭議近100億元,已經為客戶挽回了數億元的經濟損失。
無證駕駛跑了會有什么處罰
2020-12-22父母可以不當監護人嗎
2020-11-11房產出租了,房子還能買賣或抵押嗎?
2021-02-22免責條款怎么履行告知義務
2021-03-26繼承人滿足何種條件才能參與繼承
2021-01-13公司正常清算人員如何處理
2021-02-21正式入職和外聘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5公司結業不按照勞動法賠償怎么辦
2020-12-04離職后利用公司的商業機密合法嗎
2021-02-01企業違規讓員工提前復工怎么處理
2020-11-26車險理陪應標準不同,被保險人是否按比例獲賠
2021-02-14買賣汽車未付款致人傷殘賠償義務主體的認定
2021-01-12重復保險出險后能獲得超額賠償嗎
2020-12-16保險公司拒賠理由莫名其妙 無法代位追償
2020-12-27保險欺詐的法律后果是怎么樣的呢
2021-01-23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司法解釋二有什么具體內容
2021-03-25投保后投保人可以享有哪些服務
2021-01-29代理公司未及時出保單 保險公司被判承擔理賠
2021-02-03理財專家支招"低息時代" 五種渠道"規避"利息稅
2020-12-10土地補償費分配不均時該如何確定案由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