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刑法第384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構成挪用公款罪。
挪用公款罪的刑事責任
刑法第384條規定:挪用公款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數額巨大不退還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需要強調的是:挪用用于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歸個人使用的,從重處罰。
關于挪用公款罪實踐中常見的認識誤區:
1、有些人認為只有挪用公款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才構成犯罪,只要及時歸還就不構成犯罪。
挪用公款罪除了包括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外,還包括另外兩種情形,即挪用公款用于營利活動或非法活動。這兩種情形不受挪用公款的時間和是否歸還限制。也就是說,只要你挪用公款數額較大,用于從事營利活動或非法活動,哪怕你只用了一天就歸還了,原則上也構成挪用公款罪。
從辦案情況看,不少人對此都存在誤解,比如某鄉鎮某所所長馬上就要退休了,想要自己成立一個公司,注冊資金50萬元,手頭又沒有這么多錢,就打起了單位小金庫的注意,從小金庫里挪用了50萬元用于個人公司的注冊驗資。檢察官提審的時候,這個所長說到,我一直認為挪用公款只有過了三個月不還的才是犯罪,沒想到自己這種情形也是犯罪。
2、認為只有將公款挪用給個人使用才構成犯罪,挪用給單位使用不構成犯罪。
實踐中,有些人認為將單位的錢借給其他單位使用,是正常的資金拆借,和犯罪沒關系。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在特定情形下,將公款借給其他單位使用也會構成犯罪。
關于挪用公款罪中的“歸個人使用”,全國人大常委會作了如下解釋:(一)將公款供本人、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二)以個人名義將公款借給其他單位使用的(也就是說雖然使用人是單位,但你是以個人名義提供公款給對方使用的一樣可以構成挪用公款罪);(三)個人決定以單位名義將公款供其他單位使用,謀取個人利益的(也就是說雖然以單位名義將公款借給其他單位使用,但只要具備個人決定和謀取個人利益兩個條件,也構成挪用公款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訴起訴狀范本
2020-12-01二十年前買的宅基地合法嗎
2021-03-25婚前財產協議要怎么樣簽訂
2021-01-11撫養權拒絕執行怎么處理
2020-11-26如何認定挪用公款
2020-11-21如何書寫開發房地產協議書呢
2020-11-25被執行人把房產贈與兒子怎么辦
2021-01-04佛山市住房公積金提取的前提需要哪些
2020-11-18拘留期間能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8勞務公司違法分包包工頭負什么責任
2020-12-02實踐中 如何認定勞動關系解除的時間
2021-02-18參保單位有什么義務
2020-11-15保險公司給予全額賠償后車主還能轉讓殘車嗎
2021-02-09船舶沉沒保險人拒付是否合法
2020-12-16法律規定公司要為員工購買的保險有哪些
2020-12-31兩妻爭保險金受益權:誰能收益
2021-02-06被保險人在索賠中的權利和義務
2020-11-12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轉包合同糾紛應該如何處理
2020-12-04私人土地轉讓合同怎么寫
2020-11-30拆遷補償案件有無時效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