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案件要求回避的方式是什么?
回避的方式分為自行回避、申請回避和指令回避三種:
(1)自行回避。是指參加查辦案件的人員在接受承辦案件任務時或在查辦案件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與本案具有規定需要回避的情形,主動提出不參加或不繼續參加查辦本案的請求。
(2)申請回避。是指在查辦案件中,參加查辦案件的人員符合回避條件,應當回避而不自行回避時,有關人員以口頭或書面方式申請回避一種回避方式。這里所說的有關人員主要是指被調查人、檢舉控告人以及與案件的處理結果可能有某種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3)指令回避。是指參加查辦案件的人員符合回避條件,本人沒有提出自行回避,被調查人、檢舉控告人及其他有關人員也沒有申請其回避的,由有回避決定權的機關或負責人直接作出決定,告知或責令其回避的一種回避方式。
行政機關在調查或者進行檢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于兩人,并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如實回答詢問,并協助調查或者檢查,不得阻撓。詢問或者檢查應當制作筆錄。
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決定。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回避,由院長決定;申請人對駁回回避申請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決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對申請人的復議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審判人員主動回避是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回避。
回避的規定同時適用于其他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其他人員的回避,由審判長決定。
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采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先行登記保存,并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
行政機關在進行調查案卷的時候,如果與該案件有利益關系時,可以由他人進行申請回避或者是也由自身進行主動的回避。并且對于法庭上人員如書記員、翻譯人員都需要對該案件進行一定的利益回避,如果與該案的關系過于緊密的話,是不能夠參與該案件進行調查的。
刑事訴訟法律師回避是否有規定
提出民事訴訟法回避決定后多久做出決定?
刑事訴訟法回避的決定有哪些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復議還拘留嗎
2020-11-17公司分立是否交企業所得稅
2021-03-05為什么承攬人的留置權可以約定排除
2020-12-15船舶未解除抵押可以轉讓嗎
2021-02-18兒子對父母不孝可以斷絕關系嗎
2020-12-07股權質押合同什么時候生效
2020-11-18租房怎么防中介風險
2020-12-17經營范圍相同就是違反競業限制嗎
2021-03-04實習期沒有簽合同可以直接離職嗎
2021-03-23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2020-11-18車輛損失險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3-18重大誤解訂立的保險合同是否能變更
2021-02-26五五分成保險是怎樣賠償的
2021-01-17什么是保險,什么是保險法的基本原則
2021-02-26交通事故后被保險人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0-11-29承包的土地被征收有補償嗎
2021-02-07土地出讓業務費的使用范圍
2021-01-27集體土地流轉如何登記
2020-11-10房屋拆遷起訴期限是多久
2020-12-07舊城改造項目中拆遷補償是怎樣的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