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國的訴訟體制下,除了我們最常會聽到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之外,還有一種訴訟類型是也是很重要的叫做行政訴訟。在行政訴訟的過程當中,通常是自然人和國家單位之間的訴訟問題,如果行政機關的行政判決不符合規定,或者是嚴重侵害到了行政相對人,也就是公民的利益的話,那么公民是可以對于行政情況來提起訴訟的,那么在這種行政訴訟當中,到底誰承擔舉證責任,誰的責任比較大呢?下面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一、行政訴訟責任分配:
對于整個行政訴訟的過程當中舉證責任的劃分,以及相應的程序來是存在詳細規定的。如果是在行政訴訟的案件當中,被告是有舉證責任的,也就是說,行政機關負有舉證責任,而且相對人,也就是公民和原告沒有必要負舉證責任。
二、為何如此分配:
這就是我國《行政訴訟法》當中對于這一個問題的規定,這個規定是非常有道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行政機關和公民相比有更多的舉證能力和機會。
1.在此類訴訟當中相當于是民告官,那么在這種情況之下,官方當然是有更多的能力去搜集證據,比如說查銀行賬戶,這件事情自然人就沒有辦法辦到,但是如果經過檢察院的授權的話,公安機關就可以去銀行調取個人的轉賬記錄。所以如果想要得到舉證責任和其他證據的話,當然是由行政機關出面才是更好的。
2.況且如果行政機關沒有辦法證明自己可以得到證據的話,那么當然就會敗訴,因為行政機關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之下是不可以對公民來進行行政處罰的,此時相當于試驗一下行政機關到底能不能得到證據。
第二,這與案件本身的目的是想吻合的。
1.由于在行政訴訟的案件當中,當事人主要為了解決的就是行政機關的行為到底合不合法的問題,所以當然是由行政機關來證明自己的行為是合法的,如果能拿出證據來證明自己當初的行政決定是完全符合法律規范,并且沒有侵害到任何公民利益的話,那么自己就可以勝訴。
2.當然,如果沒有辦法證明自己的行為是完全合法的,甚至沒有辦法證明公民的個人隱私或者是其他權利在這里得到了保護,那么此時就沒有辦法證明自己是在依法執法。那么這個案件的輸贏就可以明確的看到了。
3.所以總體上來看,在行政訴訟的過程當中,行政機關承擔舉證責任,是我國依法行政的一個重要的體現。在民眾的質疑之下,行政機關應該拿出自己的態度來努力的尋找證據來證明行政的合法性和國家機構的權威性。
以上幾個方面就是在《行政訴訟法》當中,對于行政訴訟過程當中的舉證責任,為什么要這樣劃分,由被告也就是行政機關來作出,這樣的劃分是有什么樣的依據和現實上的意義的。實際上來講,整個行政訴訟的過程當中就是一個為行政機關找合法性的過程。
行政訴訟不受理怎么辦?
最新行政訴訟證據規定
商標行政訴訟費用、受理范圍以及特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字體二次創作算侵權嗎
2021-01-28個人注冊商標的流程及所需資料有哪些
2021-01-06如何辦理房屋繼承公證
2020-12-04簽訂購房合同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2房產證未辦理下來能否過戶
2020-11-27被執行人把房產贈與兒子怎么辦
2021-01-04新入職員工當月應扣培訓費嗎
2021-01-07什么樣的公司不簽勞務合同
2021-03-13工傷待遇未解決勞動關系是否存續
2021-03-10交通事故理賠期限是怎么算的
2021-02-20交通意外險與人身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0-11-11產品質量保險的保險范圍是什么
2021-01-16家庭財產保險對哪些情況的財產損失承擔責任
2021-02-08夫妻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時能否分割
2020-12-03保險公估人承擔過錯賠償責任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2021-01-06保險合同的解釋適用是擇怎么樣的
2021-02-25保險合同效力的變更
2021-01-17談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
2020-11-28報案不及時擅離現場,查不清事故原因保險公司能否賠償
2021-03-05第三者強制責任險賠償的歸責有哪些原則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