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行為公定力特征是什么
行政行為公定力特征是:公定力是行政行為效力的基礎。確定力、拘束力、執行力均來源于行政行為的公定力。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期間及申訴期間行政行為一般不停止執行。因為行政行為一經做出就被推定為合法有效的。
(1)行政行為具有確定力
行政行為具有確定力是指有效成立的行政行為,具有不可變更力,即非依法不得隨意變更或撤銷和不可爭辯力。
(2)行政行為具有拘束力
行政行為具有拘束力是指行政行為成立后,其內容對有關人員或組織產生法律上的約束力,有關人員或組織必須遵守、服從。主要表現為對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的拘束力。
(3)行政行為具有公定力
所謂“公定力”是指行政主體作出的行政行為,不論合法還是違法,都推定為合法有效,相關的當事人都應當先加以遵守或服從。這是行政效率原則的要求。
(4)行政行為具有執行力
行政行為具有執行力是指行政行為生效后,行政主體依法有權采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為的內容得以實現的效力。
二、行政行為的特征
1、行政行為是執行法律的行為,任何行政行為均須有法律根據,具有從屬法律性,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或授權,行政主體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為。
2、行政行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這是由立法技術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廣泛性、變動性、應變性所決定的。
3、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行為時具有單方意志性,不必與行政相對方協商或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即使是在行政合同行為中,在行政合同的締結、變更、解除與履行等諸方面,行政主體均具有與民事合同不同的單方意志性。
4、行政行為是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帶有強制性,行政相對方必須服從并配合行政行為。否則,行政主體將予以制裁或強制執行。這種強制性與單方意志性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沒有行政行為的強制性,就無法實現行政行為的單方意志性。
5、行政行為以無償為原則,以有償為例外。行政主體所追求的是國際和社會公共利益,其對公共利益的集合、維護和分配,應當是無償的。當特定行政相對人承擔了特別公共負擔,或者分享了特殊公共利益時,則應該有償的,這就是公平負擔和利益負擔的問題。
綜上所述,行政行為是有法律效力的,所以大家不要輕視它,一旦被執行那么就不允許受阻,否則有關機關會根據法律進行強制執行,這也就體現了國家法律的權威和威嚴,是不容他人進行質疑的,一經成立不論是否合法,是一種推定的法律效力。
要式行政行為和非要式行政行為的含義是什么
哪些行政行為不能申請行政復議?
對抽象行政行為是否可以提起訴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開庭后的程序
2021-03-19農民工工傷賠償糾紛
2021-02-27法院強制措施是否影響征信
2020-11-23房產怎么解除抵押
2021-02-21信用不良的能成立公司嗎
2021-01-11挪用公款罪如何認定
2021-02-05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2020-12-07勞動合同是實習期過后簽的嗎
2020-11-16女職工孕期能不能被辭退?
2020-11-10年輕人如何買保險,買保險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12學生意外傷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06人身保險可以適用代位追償嗎
2021-02-18失業保險只交了6個月失業可以領嗎
2020-12-03如何認定第三者損害
2020-11-25互聯網保險的優勢是什么
2021-01-03保險公司推定為全損車主可以賣車嗎
2020-12-22如何定性保險利益
2020-12-03保險標的危險程度增加為什么
2021-01-08保險費率是如何確定的
2021-03-25拆遷補償權是否有時效的限制
2021-03-18